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何亮:金刚经心得(七)

向下

何亮:金刚经心得(七) Empty 何亮:金刚经心得(七)

帖子 由 Admin 周五 十一月 22, 2013 10:54 pm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原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有证得一个实果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如来实有法可说吗?”须菩提说:“根据我对您所说的义理的理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名相没有实体,而且也没有实体的法如来可以言说。这是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能产生执著,不能够否定它的实,自然也不能双重否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所有历来的圣贤,都以‘无’作为解脱的办法,但各自又有差别。”

【心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简单地说就是佛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即内心常住于寂静,已经完全不被外物干扰。因为有些佛教名词意义过于丰富、精深,翻译者为了避免在翻译转述过程中削减其深意,于是就有了约定俗成的一些翻译原则,比如哪些只能音译不能意译,而音译之后另行注解让读经的人能够了解这个名词比较全面的意思。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实有的吗?须菩提说,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它是彻底的放空,哪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牢牢抓住的呢?

定法
佛说法了吗?在上一品佛说了法应当舍去,但究竟有没有法呢?这是这一品的根本问题。佛陀弘法49年,他讲了那么多讲座(即举办的法会),怎么会没有法可说呢?佛法是有的,却实无。佛陀确实告诉了我们世界的本质,当然,这是佛教的世界观,也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但佛法本身却没有一个实体。佛陀在这里提问是问的定法,也就是佛法的实体,而不是佛法的语言文字表象。也正是因为佛法没有实体,上一品才说它应该舍去,应该没有任何可以执著的东西。

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取就是执著,也就是认为实有,认为是有一个实体存在的。所以须菩提才说法不可取,因为之前已经回答了法是没有实体的。既无实体就不应有执著。广而言之,时间的一切相都是虚幻的,都没有实体,所以都不该起执著。不取法,领悟法的理体也是空,自然就不需要去辨明非法,或者执著于非非法。这就好像某个盲人指着眼前的事物问一个看得见的人,前面的这是一个人吗,看得见的人回答:“不是。”那么这个盲人还需要去问“这是个女人还是男人”吗?这个盲人就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明眼人则是得道的人,如果我们还要追问法的对立面,或者法也是空究竟是什么,就像问这个不是人的物事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样是多么的愚钝呐。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最初的理解是“凭借(或者是因为)/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以为“无为法”是一个词,然后我就想这里的无为是老庄的那套吗?而在读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可能该这么断句“凭借/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是因为将无作为渡船而得道。
不过即使是按照我最初的理解,与后者的本质也没什么差别。我所想的无为之法,就是无法的实体的意思,只是我给它冠以一个“无为法”的名相罢了。既然所有的圣贤都是通过领悟解脱之道就是无而超凡入圣,为什么又各自有差别呢?一般的解释,包括南怀瑾先生的,是他们的境遇不同、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境界也就不一样。这个解释很大众化,也很容易懂。但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点太讨好大众了。我想从哲理上来解释这个差别。既然法没有实体,所有的说法都只能是描摹一个大概的状貌,般若部里那么多经卷都是讲的同一个道理,但说法各不相同,这就很有力地说明了“无定法可说”。我们没有办法给出实无理体的确切模样,没有标准解释,既然如此,历来的圣贤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路径达到彼岸。在这里我想这个差别并不是指境界的差别,这个境界高,那个境界低,而是要说明“无定法可说”的结果,从而也反证出法的实体真的是无的。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