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转自人教网】控制论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向下

【转自人教网】控制论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Empty 【转自人教网】控制论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帖子 由 Admin 周二 四月 08, 2014 12:20 am

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 张水强 潘 丹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全国各地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构建出了很多先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给各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经常出现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有的课堂看起来模式很新颖,非常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但知识的重点学生并没有掌握,难点没有突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实质上没有实现课堂的高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控制论 方法与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全国各地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构建出了很多先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杜朗口中学的初中教学的“336模式” 、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潍坊的“345”模式等。各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给各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经常出现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有的课堂看起来模式很新颖,非常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但知识的重点学生并没有掌握,难点没有突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实质上没有实现课堂的高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是教师对课堂失去了控制,是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准备的教学内容和导学案脱离实际,从而在某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上失去控制,导致拖堂或教学任务完不成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实施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更具体他说,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在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控制是指: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课堂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因此,控制工作是每个教师的工作职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使课堂达到有效,进而达到高效。

二、课前预习的控制
主要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怎样预习?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控制论的特征之一是: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有一种信息的传递。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目标性:教师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明确每堂课的知识目标,以及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设计的预习学案必须围绕这两个目标而进行。
②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设计。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导学案上70%的内容,30%的内容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跳起来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摘到。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教师面对的只是一个科目,而学生面对的是6个或9个科目,如果教师只为自己所教科目的本位着想,而不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学生将无法完成各科的预习学案,严重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将失去控制。因此,课前预习的内容一定要适量,主要科目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其它科目不能超过15分钟。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先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三、课内探究的控制
1. 教学环节的控制
在当今学山东的过程中,完全照搬,死搬硬套山东模式的现象随处可见,不但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人还质疑高效课堂建设的可行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是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环节,不同的科目教学环节应该不同,即使是同一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也应该不同。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这样的教学环节必须坚决删除。课堂上教学环节不要太碎,要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每堂课最好不要超过6个教学环节,如果一节课超过了6个教学环节,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过多,会束缚学生,使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维跑,严重违背学生是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的控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2. 教学内容的控制
新课程教材设计的特点之一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学习时段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处理教材,既不能在某一点“深挖洞”;又不能将教学内容作无限的拓展与延伸。必须把课标要求的内容吃准、吃透,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比如化学教材必修部分对有机知识的把握。教材中第一节较系统介绍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性质,还涉及到同分异构体及系统命名法。要求较高,必须借助模型帮助理解,还必须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系统命名法进行逐步分析与训练。第二节来自石油与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介绍的是乙烯和苯的结构与性质,没有涉及烯烃和苯的同系物,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分析乙烯和苯的结构与性质,而无需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烯烃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同分异构体、系统命名法等知识,这部分内容留待选修五去解决。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介绍的是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没有涉及到这两类物质的同系物和系统命名法及其中间联系物乙醛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抓住乙醇和乙酸的结构,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去理解和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反应原理。没有涉及的知识部分依然留待选修五去解决。
3. 教学时间的控制
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不能完成,很困惑。出现这类问题的表观原因是对各个教学环节时间控制不够,比如说提问环节提出的问题过于发散,收不拢来,在与教学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有的是在学生展示的环节上,由于准备不足而耗费了时间;还有的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的内容又讲了一遍。从深层次分析,还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许多教师只学习了教学模式,机械的模仿,未掌握高效课堂的精髓。从教学思想上来看,教学的问题主要突出“学”的问题,“教”是为“学”服务,“教”是引领、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教”是为了“不教”,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出来的。从具体措施来看,关键突出先“学”后“讲”,体现“三讲三不讲”。 先“学”是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后“教”是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点拨要体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纯粹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第三个“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还花大量时间去讲,既浪费时间,又搞乱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得不偿失。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课后训练的控制
课后训练是整个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课的延续,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后训练往往失去控制,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或者出现科与科之间产生矛盾,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如何协调不同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何使课后训练达到有效控制呢?在遵循课后训练的四个原则的前提下,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课后训练的四个原则:
1. 适量性原则  过量的练习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杜绝“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充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 多样性原则  布置作业,应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可改变作业的形式,多布置一些趣味性和活动性的作业,多布置一些贴近生活和培养交往能力、社交能力的作业,多布置一些观察性、实践性、探索性、拓展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更应该布置一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助互励的合作性的作业,使作业真正起到巩固知识、挖掘潜能、扩大视野、发挥能力、激发兴趣的目的。我们要避免布置形式单一、题型单一、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作业,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布置形式能起到激趣、提神、亲和、增效的良好作用。
3. 趣味性原则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和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也有关系。他们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充满乐趣的作业。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些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层次性原则  因为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所以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作业布置具体可分为A、B、C三级作业,即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优等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质量控制
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来实施,教学改革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如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质量的控制包括前馈控制、适时控制和反馈控制。
1.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它强调教学质量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前馈控制意识越强,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失误就越少,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它包含定向控制和条件控制两种方法:定向控制是通过建立教育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质量向着预定的目标方向发展,并消除质量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条件控制是根据教育预测,事先设计、提供和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教学质量得以顺利地提高。首先,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合理地组织教学力量。其次,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质量。
2. 适时控制
适时控制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灵敏、高效的运行机制,着力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质量控制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及时发现微小偏差和适时纠正偏差,防止偏离教学计划轨道,以保证计划、要求与执行之间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加强教学管理过程的适时控制。它包含程序控制和组织控制两种方法:⑴程序控制是依据教学工作的运行规律,建立一定的工作程序,使教学质量按照预定的轨道向前发展。⑵组织控制是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管理系统,对教学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监督,确保教学质量。
3. 反馈控制
控制论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信息的传递。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及时矫正,是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以及中、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贝塔朗菲认为:“控制论是以系统与环境之间和在系统内部的通信(信息传递),以及系统对环境作用的控制(反馈)为基础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理论”。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有效控制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稳固提高的关键。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