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教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转自人教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王 新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作为化学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独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化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要有所了解,如:化学与工业、农业、生产、军事、医药、生物、环境、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渗透,例如: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之间的交叉点。除此以外,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经济建设等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自然做到学科间的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把化学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乡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而学习的坚强意志,有了这种意志,就能刻苦学习,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还要主动地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真分析教材,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出发,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创设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化学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学习,使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强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厚重。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课堂教学质量就越高。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五、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作为化学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独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化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要有所了解,如:化学与工业、农业、生产、军事、医药、生物、环境、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渗透,例如: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之间的交叉点。除此以外,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经济建设等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自然做到学科间的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把化学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乡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而学习的坚强意志,有了这种意志,就能刻苦学习,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还要主动地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真分析教材,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出发,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创设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化学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学习,使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强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厚重。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课堂教学质量就越高。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五、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