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华:《我的美国之旅:十次考察回眸》读书笔记
王定华:《我的美国之旅:十次考察回眸》读书笔记
第一次
目的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波特兰州立大学
时间:1988年
身份:河南大学访问教授
任务:英语讲授中国教育历史和哲学、中国教育现行改革、亚洲比较教育
去程:开封坐火车到郑州,转火车到广州,白云机场飞香港启德机场,再经东京飞西雅图,再转飞波特兰
亮点:
波特兰人非常友好,认识不认识的,见面总会问声好。一般市民均文明礼貌、爱护公物、整洁有序,蔚然成风。波特兰很安全,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即使夜色已深,看书累了,独自去24小时SAFEWAY连锁超市购物也是可以的。装货的推车,可推离超市区域,不必专门送还,放在各自楼前即可
商家定期开小货车到各居民楼前收回。波特兰电车、公共汽车在市内运行区段一律免费,不验证,不要票,目的是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拥塞,减少碳排。……让我第一次体验了什么是高速公路,什么是直拨电话,什么是286电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受到很大震撼。
第二次
目的地:旧金山、麦迪逊(威斯康辛州首府)、纽约、华盛顿
时间:1995年
身份:隶属教育部(根据其简历推定)
任务:考察2016计划Project 2016
亮点:
1985~1989,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再华盛顿建立2061计划总部
1989,发表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1989~1993,在旧金山、圣地亚哥、费城、圣安东尼奥、麦迪逊郊区麦克法兰、阿瑟设立分部
1993,《普及科学的阶段指标》问世
1993~1999,开展科学、数学、技术教改实验,《科学素质的源泉》《科学素质的蓝图》两个报告出版
2000,《改革的蓝图》出版
2001,小布什签署《不让一名儿童落伍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
2008年1月,美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代表团访问我国教育部
2010年11月,中美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论坛在上海举办
第三次
目的地:底特律、休斯顿
时间:1999年夏
身份:隶属教育部
任务:考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亮点:
当时国内正在争论是否应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否过于超前,我们想看看美国和加拿大是怎么做的。
第四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0年4月
身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
亮点:
纽约领区涵盖新英格兰及周边十个州。哈佛、耶鲁、布朗、哥大、康奈尔、宾大、普林斯顿、达特茅斯、麻省理工、纽约大学分布在此。中国在美留学人员三分之一在此。
从派遣国的角度看,人才流失当然是令人惋惜的事。这些国家支付了基础教育乃至本科教育的成本,却让美国占了先机。闭关锁国会更加落后,对外开放却导致人才流失,因而发展中国家常常感到非常矛盾。不过,经过痛苦的抉择,大多数国家仍一如既往地执行了自由留学政策。长远来看,得大于失。在派遣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才用武之地大了,工资待遇高了,科研条件好了,海外留学人员渐渐会回来效力。更何况,发展中国家的留学人宁愿即使在美国工作,也会促进美国和祖国的联系,成为带动祖国科技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因素。面向未来,人们会更多地谈论国际性人才,较少地抱怨留学生流失问题。
第五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2年后
身份:交流与调研组组长
亮点:
推动哈佛校长、耶鲁校长对华访问,促进哥大与人大、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的合作,参与安排我国最高领导人对纽约和德克萨斯的访问。
考察课题:纽约三所优质高中、美国大学入学制度和公平性、八所常春藤大学、波士顿128公路的科技发展、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
当时国内对本科教育质量提高问题非常重视,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讨论很多。
第六次
目的地: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时间:2005年7月
身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
任务:参加第三次中美基础教育论坛
亮点:
中美代表对两国科学与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各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化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共同推进中美数学与科学教育发展的意愿,并就两国数学与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完全可以用标准的新闻联播腔调读】
2005年9月,中美基础教育第四次论坛——中美科技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会。美方会后报告:
1. 中国教育有长远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重点突出
2. 中国中学教育成绩卓著,特别是数学、科学和外语水平相当惊人
3. 中国的高中科学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有专业教师传授,教学质量高;而美国的科学不分科,难以找到同时谙熟三个领域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中国女生选修科学者比较普遍,而美国女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4. 中国基础教育注重教育国际化,从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学习英语的数量,到大学科技园区、蒙台梭利学校、英国督学模式,再到论坛上中方代表表现出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都证明中国教育界注意博采众长,教育领导者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
5. 中国正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6. 中国师资培养(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校本研究、职务晋升等)体系比较完善,而能够吸引优秀青年和造就合格教师
【读到这帮老外的谬赞,顿觉我们要努力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第七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6年2月
任务:考察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亮点:
出席在墨西哥举办的国际教育会议。
择校:公立还是私立;范围内选择和超范围选择;从可望可及的若干学校中最终选一所
1. 允许家长和学生在学区内学校中选择
2. 交换学额,实现学区间择校
3. 凭学券申请私立学校
4. 公立学校转为特许学校,允许自由选择
5. 通过学业考试选拔新生
第八次
目的地:美国教育部及部分州教育厅
时间:2006年10月
身份:率领中国高中课程代表团
任务: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问题
亮点:
美国高中重视理顺与大学的关系,畅通升学渠道,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通过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AP)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使高中学生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第九次
目的地:华盛顿
时间:2008年4月
任务:出席中美首届部级教育磋商会
亮点:
2006年4月18日,布什签署命令,责令联邦教育部组建“国家数学咨询专家组”(National Mathematics Adversory Pannel)。
2008年3月13日,专家组发布报告《成功的基础》(Foundations for Success)。
1. 小学、初中数学整合,更连贯
2. 符合认知规律
3. 教师数学能力对学习的影响,吸引培养优秀人才并留住他们
4. 科学理论支撑
5. 考试评价考察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6. 国家支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第十次
目的地:华盛顿、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时间:2010年4、5月
任务:会议主题国际比较教育背景下的美国教育变革( 美国各州教育官员协会和美国亚洲协会举办)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0年会,会议主题理解变化世界中的复杂教育生态
亮点:
美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1. 教师水平普遍不高。由于教师的待遇偏低,优秀青年不愿意从事教寺和职业,许多现有教师事业心不强,缺乏积极性。中小学教师中数学和科学等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少,数学和科学教学常常由非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教师粗枝大叶,学生囫囵吞枣。
2. 美国学生普遍对数学和科学不感兴趣,在大学修习这些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一大批美国高中毕业生因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到大学还需补习数学和英语,造成浪费。
3. 每年都有近百万高中学生辍学,强制性义务教育的理念受到挑战,劳动力素质受到影响。
4. 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地区之间、族裔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差别较大,薄弱学区和薄弱学校的而教育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亮亮说话】官员的文章果然是最难读的,这头一篇估计是他十次考察回来之后写给领导的报告的摘录,这上面粘一段那上面粘一段出来的,各种一点二点三点,读来让人打瞌睡得很。所幸接下来的文章估计会接地气得多。一本比较适合比较教育学专业的人参考的东西,对我这个只想做个业余爱好者来说,稍显枯燥了。
目的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波特兰州立大学
时间:1988年
身份:河南大学访问教授
任务:英语讲授中国教育历史和哲学、中国教育现行改革、亚洲比较教育
去程:开封坐火车到郑州,转火车到广州,白云机场飞香港启德机场,再经东京飞西雅图,再转飞波特兰
亮点:
波特兰人非常友好,认识不认识的,见面总会问声好。一般市民均文明礼貌、爱护公物、整洁有序,蔚然成风。波特兰很安全,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即使夜色已深,看书累了,独自去24小时SAFEWAY连锁超市购物也是可以的。装货的推车,可推离超市区域,不必专门送还,放在各自楼前即可
商家定期开小货车到各居民楼前收回。波特兰电车、公共汽车在市内运行区段一律免费,不验证,不要票,目的是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拥塞,减少碳排。……让我第一次体验了什么是高速公路,什么是直拨电话,什么是286电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受到很大震撼。
第二次
目的地:旧金山、麦迪逊(威斯康辛州首府)、纽约、华盛顿
时间:1995年
身份:隶属教育部(根据其简历推定)
任务:考察2016计划Project 2016
亮点:
1985~1989,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再华盛顿建立2061计划总部
1989,发表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1989~1993,在旧金山、圣地亚哥、费城、圣安东尼奥、麦迪逊郊区麦克法兰、阿瑟设立分部
1993,《普及科学的阶段指标》问世
1993~1999,开展科学、数学、技术教改实验,《科学素质的源泉》《科学素质的蓝图》两个报告出版
2000,《改革的蓝图》出版
2001,小布什签署《不让一名儿童落伍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
2008年1月,美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代表团访问我国教育部
2010年11月,中美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论坛在上海举办
第三次
目的地:底特律、休斯顿
时间:1999年夏
身份:隶属教育部
任务:考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亮点:
当时国内正在争论是否应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否过于超前,我们想看看美国和加拿大是怎么做的。
第四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0年4月
身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
亮点:
纽约领区涵盖新英格兰及周边十个州。哈佛、耶鲁、布朗、哥大、康奈尔、宾大、普林斯顿、达特茅斯、麻省理工、纽约大学分布在此。中国在美留学人员三分之一在此。
从派遣国的角度看,人才流失当然是令人惋惜的事。这些国家支付了基础教育乃至本科教育的成本,却让美国占了先机。闭关锁国会更加落后,对外开放却导致人才流失,因而发展中国家常常感到非常矛盾。不过,经过痛苦的抉择,大多数国家仍一如既往地执行了自由留学政策。长远来看,得大于失。在派遣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才用武之地大了,工资待遇高了,科研条件好了,海外留学人员渐渐会回来效力。更何况,发展中国家的留学人宁愿即使在美国工作,也会促进美国和祖国的联系,成为带动祖国科技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因素。面向未来,人们会更多地谈论国际性人才,较少地抱怨留学生流失问题。
第五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2年后
身份:交流与调研组组长
亮点:
推动哈佛校长、耶鲁校长对华访问,促进哥大与人大、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的合作,参与安排我国最高领导人对纽约和德克萨斯的访问。
考察课题:纽约三所优质高中、美国大学入学制度和公平性、八所常春藤大学、波士顿128公路的科技发展、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
当时国内对本科教育质量提高问题非常重视,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讨论很多。
第六次
目的地: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时间:2005年7月
身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
任务:参加第三次中美基础教育论坛
亮点:
中美代表对两国科学与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各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化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共同推进中美数学与科学教育发展的意愿,并就两国数学与科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完全可以用标准的新闻联播腔调读】
2005年9月,中美基础教育第四次论坛——中美科技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会。美方会后报告:
1. 中国教育有长远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重点突出
2. 中国中学教育成绩卓著,特别是数学、科学和外语水平相当惊人
3. 中国的高中科学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有专业教师传授,教学质量高;而美国的科学不分科,难以找到同时谙熟三个领域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中国女生选修科学者比较普遍,而美国女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4. 中国基础教育注重教育国际化,从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学习英语的数量,到大学科技园区、蒙台梭利学校、英国督学模式,再到论坛上中方代表表现出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都证明中国教育界注意博采众长,教育领导者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
5. 中国正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6. 中国师资培养(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校本研究、职务晋升等)体系比较完善,而能够吸引优秀青年和造就合格教师
【读到这帮老外的谬赞,顿觉我们要努力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第七次
目的地:纽约
时间:2006年2月
任务:考察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亮点:
出席在墨西哥举办的国际教育会议。
择校:公立还是私立;范围内选择和超范围选择;从可望可及的若干学校中最终选一所
1. 允许家长和学生在学区内学校中选择
2. 交换学额,实现学区间择校
3. 凭学券申请私立学校
4. 公立学校转为特许学校,允许自由选择
5. 通过学业考试选拔新生
第八次
目的地:美国教育部及部分州教育厅
时间:2006年10月
身份:率领中国高中课程代表团
任务: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问题
亮点:
美国高中重视理顺与大学的关系,畅通升学渠道,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通过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AP)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使高中学生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第九次
目的地:华盛顿
时间:2008年4月
任务:出席中美首届部级教育磋商会
亮点:
2006年4月18日,布什签署命令,责令联邦教育部组建“国家数学咨询专家组”(National Mathematics Adversory Pannel)。
2008年3月13日,专家组发布报告《成功的基础》(Foundations for Success)。
1. 小学、初中数学整合,更连贯
2. 符合认知规律
3. 教师数学能力对学习的影响,吸引培养优秀人才并留住他们
4. 科学理论支撑
5. 考试评价考察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6. 国家支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第十次
目的地:华盛顿、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时间:2010年4、5月
任务:会议主题国际比较教育背景下的美国教育变革( 美国各州教育官员协会和美国亚洲协会举办)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0年会,会议主题理解变化世界中的复杂教育生态
亮点:
美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1. 教师水平普遍不高。由于教师的待遇偏低,优秀青年不愿意从事教寺和职业,许多现有教师事业心不强,缺乏积极性。中小学教师中数学和科学等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少,数学和科学教学常常由非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教师粗枝大叶,学生囫囵吞枣。
2. 美国学生普遍对数学和科学不感兴趣,在大学修习这些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一大批美国高中毕业生因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到大学还需补习数学和英语,造成浪费。
3. 每年都有近百万高中学生辍学,强制性义务教育的理念受到挑战,劳动力素质受到影响。
4. 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地区之间、族裔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差别较大,薄弱学区和薄弱学校的而教育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亮亮说话】官员的文章果然是最难读的,这头一篇估计是他十次考察回来之后写给领导的报告的摘录,这上面粘一段那上面粘一段出来的,各种一点二点三点,读来让人打瞌睡得很。所幸接下来的文章估计会接地气得多。一本比较适合比较教育学专业的人参考的东西,对我这个只想做个业余爱好者来说,稍显枯燥了。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