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
中国青年报: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
● 黄冲 刘蕊
美国是世界上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教育和自由教育。但国内也有人提出,这种教育会不会导致孩子自由散漫、不懂规矩?目前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公共健康博士班的陈露,女儿已经3岁,现就读于美国西雅图某幼儿园。陈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我在幼儿园、公园等公共场所来看,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
中国青年报:你对美国幼儿园有什么感受?他们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吗?
陈露:在美国,接收5周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机构,基本都是私立的,根据所在地区、教育水平、师生比例、是否全日制等因素,收费浮动范围很大。在西雅图,全日制幼儿园收费基本在每月1200美元到1800美元之间浮动。一个带班老师同时照看六七个孩子。美国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对于师生比例有具体规定,这能帮助规范幼儿管理。
美国种族融合的文化也充分反映在幼儿教育上。除了面向大众的幼儿园,也有面向各族裔的幼儿园。除了专业机构开办的“正规军”,美国幼儿教育还有灵活的“家庭军”。只要考取了教育资格证书,个人可以在家里开设幼儿园。这类幼儿园通常规模较小,但灵活性强。由于美国法律对于不同规格的幼儿园,从执照管理到场地规格、餐饮标准等,均有细致入微的规定,家庭式幼儿园质量也有保证,给父母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有些大学或宗教团体也对成员提供幼教服务。
即便有多样化的幼教机构,“入园难”在人口密集的美国大城市也普遍存在。以我女儿入读的幼儿园为例,提前半年登记排队是必需的,临时插班非常难。
中国青年报:美国幼儿园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陈露:就我女儿入读幼儿园这一年而言,他们课程安排以玩为主,没有“教”太多的知识。她的一天,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早上10点半以前是父母送孩子入学的时段,早到的孩子吃早点或自己玩耍;10点半以后是主题课,会根据该月的主题做手工或讲故事;12点吃午饭,饭后午睡;3点吃午后点心,然后做游戏、唱歌或讲故事;4点户外活动;5点吃傍晚点心,等待父母接走。
我女儿入读幼儿园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不是学会什么知识,而是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幼儿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哪怕是两岁的孩子也要求自己洗手、吃午饭,吃完把桌子收拾干净,如果不穿尿不湿就要求自己上厕所。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当我看到两个小孩儿争抢玩具哭闹时,老师要求两方都把事情说清楚。即便他们才牙牙学语、口齿不清,老师也耐心请他们说出原委,而不是立刻干预。可能正由于这种有意的培养,美国孩子们表达能力很强,二三岁的孩子看到同学父母都能大声打招呼,会有意识地表达喜欢或不喜欢什么、需要帮助等意思。
中国青年报:美国社会对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如何?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
陈露:公立图书馆是美国儿童教育的最有力支持者之一,从9个月的婴儿到学龄儿童,都有针对该年龄段的故事会,由图书馆馆员主导讲故事、唱儿歌等。市立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还会定时开到我女儿的幼儿园,孩子们自己上车选书借书,非常方便。
中国青年报:听说美国儿童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尊重”。但国内有人觉得,这会让孩子不懂规矩。你怎么看?
陈露:美国种族多样,我女儿所在班级一共7个人,就有4个孩子来自多语言家庭,即父母有一人母语不是英语。因此尊重孩子个体独立性和成长环境的多样性,是幼儿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我女儿入园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也完全听不懂,整日沉默不语。但是老师从不给她压力,耐心等她慢慢适应。当我着急询问女儿幼儿园的表现时,老师们很淡定地说,她在进步,不必担心。老师对孩子说话,也多用问句,很少用命令式语句。
美国幼教这种尊重不等于无原则让步。就我在幼儿园和公园的观察,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那里的父母、老师从小就对孩子耳提面命要“轮流玩”,要“分享”,做错事要道歉,要照顾更小的孩子等,很少看到有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或游乐设施而吵起来。幼童一起在公共场所玩耍,父母在旁边一看到苗头不对,也是立刻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纵容孩子无理取闹的父母很少见。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年07月01日07 版)
美国是世界上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教育和自由教育。但国内也有人提出,这种教育会不会导致孩子自由散漫、不懂规矩?目前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公共健康博士班的陈露,女儿已经3岁,现就读于美国西雅图某幼儿园。陈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我在幼儿园、公园等公共场所来看,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
中国青年报:你对美国幼儿园有什么感受?他们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吗?
陈露:在美国,接收5周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机构,基本都是私立的,根据所在地区、教育水平、师生比例、是否全日制等因素,收费浮动范围很大。在西雅图,全日制幼儿园收费基本在每月1200美元到1800美元之间浮动。一个带班老师同时照看六七个孩子。美国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对于师生比例有具体规定,这能帮助规范幼儿管理。
美国种族融合的文化也充分反映在幼儿教育上。除了面向大众的幼儿园,也有面向各族裔的幼儿园。除了专业机构开办的“正规军”,美国幼儿教育还有灵活的“家庭军”。只要考取了教育资格证书,个人可以在家里开设幼儿园。这类幼儿园通常规模较小,但灵活性强。由于美国法律对于不同规格的幼儿园,从执照管理到场地规格、餐饮标准等,均有细致入微的规定,家庭式幼儿园质量也有保证,给父母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有些大学或宗教团体也对成员提供幼教服务。
即便有多样化的幼教机构,“入园难”在人口密集的美国大城市也普遍存在。以我女儿入读的幼儿园为例,提前半年登记排队是必需的,临时插班非常难。
中国青年报:美国幼儿园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陈露:就我女儿入读幼儿园这一年而言,他们课程安排以玩为主,没有“教”太多的知识。她的一天,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早上10点半以前是父母送孩子入学的时段,早到的孩子吃早点或自己玩耍;10点半以后是主题课,会根据该月的主题做手工或讲故事;12点吃午饭,饭后午睡;3点吃午后点心,然后做游戏、唱歌或讲故事;4点户外活动;5点吃傍晚点心,等待父母接走。
我女儿入读幼儿园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不是学会什么知识,而是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幼儿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哪怕是两岁的孩子也要求自己洗手、吃午饭,吃完把桌子收拾干净,如果不穿尿不湿就要求自己上厕所。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当我看到两个小孩儿争抢玩具哭闹时,老师要求两方都把事情说清楚。即便他们才牙牙学语、口齿不清,老师也耐心请他们说出原委,而不是立刻干预。可能正由于这种有意的培养,美国孩子们表达能力很强,二三岁的孩子看到同学父母都能大声打招呼,会有意识地表达喜欢或不喜欢什么、需要帮助等意思。
中国青年报:美国社会对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如何?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
陈露:公立图书馆是美国儿童教育的最有力支持者之一,从9个月的婴儿到学龄儿童,都有针对该年龄段的故事会,由图书馆馆员主导讲故事、唱儿歌等。市立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还会定时开到我女儿的幼儿园,孩子们自己上车选书借书,非常方便。
中国青年报:听说美国儿童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尊重”。但国内有人觉得,这会让孩子不懂规矩。你怎么看?
陈露:美国种族多样,我女儿所在班级一共7个人,就有4个孩子来自多语言家庭,即父母有一人母语不是英语。因此尊重孩子个体独立性和成长环境的多样性,是幼儿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我女儿入园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也完全听不懂,整日沉默不语。但是老师从不给她压力,耐心等她慢慢适应。当我着急询问女儿幼儿园的表现时,老师们很淡定地说,她在进步,不必担心。老师对孩子说话,也多用问句,很少用命令式语句。
美国幼教这种尊重不等于无原则让步。就我在幼儿园和公园的观察,美国孩子的“规矩”丝毫不比中国孩子差。那里的父母、老师从小就对孩子耳提面命要“轮流玩”,要“分享”,做错事要道歉,要照顾更小的孩子等,很少看到有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或游乐设施而吵起来。幼童一起在公共场所玩耍,父母在旁边一看到苗头不对,也是立刻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纵容孩子无理取闹的父母很少见。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年07月01日07 版)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