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新教育晨读20140708

向下

新教育晨读20140708 Empty 新教育晨读20140708

帖子 由 Admin 周日 七月 13, 2014 6:38 pm

新教育晨读20140708 171710
#今日晨读#德育到底应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似乎在美国形成了一个钟摆,根据我手里这本《透视美国教育》,在上世纪初是“有为”的,就跟我们传统的那套棍棒、训诫一样,通过直接的手段“规范”或者叫“逼其就范”的方式让孩子产生某种对结果的恐惧,从而达到培养我们所期待的行为模式。随后美国开始倒向另一边,经过哈桑Harthorn、梅May之后,这种简单粗暴的“植入式”的东西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而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内省技术支持,使得行为矫正变成了一种对自己以往的重新认识和忏悔,看得越清楚就似乎越有可能做出更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于是德育就是不断地做弗洛伊德的事情,找到背后的黑手,看清它,事情似乎就解决了。但到了八十年代,这一套似乎在实践中行不通了,于是钟摆又摆回来了——德育课开始抬头。关系是一个非常暧昧的词汇,尤其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就像西方的leadership跟我们的领导能力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一样。而关系来自于身份,来自星星的人也需要建立一种身份从而与身边的互动,否则就变成一个被人排斥的存在了,因为他不可解释。我们从关系退格到身份,可能会更容易把握些,儿童的身份,为了方便探讨,以男孩为例,如儿子、孙子(外孙)、侄子、哥哥,再来队长、班副、学生、同学、早恋情人……你会发现这一切还能列举下去,这是相当惊人的,一个几岁的孩子原来要扮演这么多的角色,有这么多的身份标签,而这其中每一个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都具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学习这些信息,我想我们的家长大有可为的

新教育晨读20140708 181810
#今日晨读#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中把“活在当下”称为“活在今日的密封舱里”。我得说,这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把今日的苦跟明日的甜对立起来,所谓“先苦后甜”其实是我们古老的“小农意识”泛滥所致。我们来看看庄子是怎么说的:道赋予我形体,是通过我有所寄托;使我成长,是要劳动我的筋骨;使我衰老,是为了让我得到宽逸;使我死亡,是让我休息,得到解脱。简单地说,人只要寻找到了道,那么所谓的操劳奔波就可以看做“劳动我的筋骨”,是一件自自然然的事情了。我之所以说前面那个“小农意识”,指的是我们的上一辈、连同我们这一辈人中,因为种种不顺,将所有的不如意都认为是“不应该”的,怨天尤人者多矣,羡慕嫉妒恨者多矣,总之,好事都该落在自己头上,而坏事又似乎从不落在别人头上。修行的意味就在于接受和转化,将逆境转化为顺境,这就是大智慧。扯得有点远了,关注孩子当下的体验就是为他未来做的最好的准备。家长总把自己多少放在loser的位置上,总希望孩子不步自己后尘,而实际上孩子有他独立的道路,他会选择去冒一些险,然后摔几交跟头,如果我们把这个认为是“不对的”,加以否定,认为他们应该直接飞越这个阶段进入“四平八稳”,那么就是越俎代庖太多了。前不久跟朋友出外散步,我说到自己现在喜欢走大路,走平路,而回想起小时候总喜欢走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这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玩耍自己的身体”,也许那时候我潜意识中发现了“平衡感”,脚底的细微触觉变化原来可以上传至全身,从而导致一些有趣的身体动作,你可以想象自己单脚独立,平衡性不好,而手脚乱舞的情形。总之,这不是瞎捣乱,而是一种实践的学习。所以,树立一个信念,孩子的成长是从当下延伸至远方的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