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转】杜郎口,你在忽悠中国教育!

向下

【转】杜郎口,你在忽悠中国教育! Empty 【转】杜郎口,你在忽悠中国教育!

帖子 由 Admin 周三 十二月 18, 2013 2:23 pm

作者 runzecangsheng 于2013/04/22

在去杜郎口中学以前,听曾经去那里考察学习过的老师们讲述杜郎口中学的传奇故事,我就有很多不解和疑问。曾很有冲动想去实地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他们的每一步教育教学细节是如何操作的。
2009年4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我校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考察活动,和同校21名老师一起对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实地学习。终于可以有机会一睹杜郎口中学的真面目,我下定决心要解开心中无数的疑问。
在杜郎口中学里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从对它充满疑惑走到了对它的鄙视和愤怒,最终又走到了震撼和赞叹。那里太多的人和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他们提升了我的认识,震撼了我的心灵。尤其是杜郎口中学教科研室李文君老师的那句“当‘作秀’成为一种习惯,便是优秀了”,使我至今每天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深深品味其中的味道。
考察学习结束,一定是要写总结的。但这次,我不想简单地总结出自己最深刻的某个感悟,而是想以纪实的方式真实再现我在杜郎口中学的所见所闻。我觉得,只有用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景再现,才能让我们从细节中更深切地体会杜郎口中学,了解杜郎口中学;也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全面地表达出我的所有感悟。
也许,在这篇纪实中,你会得到与众不同的收获,得到比我更多的感悟。

疑惑篇 ——他们隐藏了什么?

在上一批从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回来的老师对我们进行经验交流时,我就深深地感到,杜郎口中学只是把他们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而在这“美丽”景象的前一刻,或者前一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了“美丽”景象的诞生?我们到底要向他们学什么?如果只学他们教学方式的外在表现:表扬、鼓励、微笑、学生主宰课堂、自主学习……
难道我们就真的能达到杜郎口中学的那种教学效果吗?杜郎口中学一步步走到今天,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其细节到底是怎样的?
太多的疑问萦绕在我心中,我很想探其究竟。
4月16日早上8点,经过了很多绿色的田野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杜郎口中学校门口。带着无数疑惑,我走进了杜郎口中学。
打眼望去,杜郎口中学的校园还不错,至少有楼房,有花园,有塑胶操场,还有很多挂有大牌子(《中国教师报》)的宣传海报。这里比我想象中的农村中学好了很多。
虽然考察学习当天室外风很大,也很冷,但渴望解开心中迷的力量使我忘却了寒冷,一心只想快点找到答案。
在通向教学楼的路上,每个墙报、每个标语牌我都不想放过,都希望能从中看到点什么。遗憾的是,我看到的内容与其他学校的教育内容大同小异。
我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学楼的,是从教学楼东侧的小门进去的。一进教学楼,我立刻听到学生嘈杂的声音。
寻声而去,我走进了初一(1)班教室。刚一进教室,我就被一股浓浓的刺鼻的味道推了出来。那是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所特有的味道,这大概就是上一批老师们说的“浓浓的乡土气息”吧。虽然不习惯,但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就咬牙又进去了。
教室里很乱,不知道学生们在做什么,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交流。教室里还有来自各地的老师们,有的手持相机拍照,有的在看墙报,有的在听学生交流,有的也在相互讨论。总之,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室不像教室,倒像个集贸市场,人人可以为所欲为。顿时,我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去解开心中的谜团。
走出教室,看到很多人向一层的中部赶去,我也跟着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发现,大约25平米的空间里挤满了人,还有很多人被挤到了大厅两侧的走廊里。大约估算了一下,至少150人,小小空间简直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人虽然多,但很安静,每个人都神情严肃,统一看向大厅的西侧。
我被人群挡住了视线,但我可以听到一个声音在说:“AAA老师,你今天的表现非常不好,语言组织不到位,板书也不整齐,你要向BBB老师学习,看看他是怎样组织教学语言,怎样板书的……CCC老师,你今天上课时表现得还没有学生有自信,看看学生都是怎样做的,你得多向学生学习啊,要放开了去说……”
由此情形推测,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杜郎口中学的“自省会”吧。教师自我反省自己今天的得失,领导点评教师工作的成败。可是这位貌似领导的女人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吧?怎么能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点名道姓地批评老师呢?他们也太不懂得尊重老师了吧?……
旧的疑问还没有找到答案,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
因为心里对他们“点名批评”的方式有些抵触,所以便无心继续听她叨叨。于是抬眼看看周围墙上的字画。大厅东西两侧墙壁的上方悬挂着很多老师的头像,从头像下面的文字介绍来看,这些老师应该都是杜郎口中学的骨干教师。
但是,他们的个人简介真的是不敢细琢磨。学法律的,是语文教研组长;学计算机的,是英语教学能手;甚至还有老师只写个“中专”,也没说学什么的,竟然是数学学科带头人……
在我诧异万分的时刻,我耳边出现了一个带有南方口音的声音:“我们这些大学本科生,各学科都是科班出身的人被这样的一群人忽悠着。”循声看去,这个人也在看墙上的照片,一副很不满的神情。我也被他说得心里不是滋味了。
这些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我的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也很可笑的想法:他们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先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创办一种完全与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相悖的新的教学模式,然后不知道利用什么样的关系,为他们吹捧,给他们扬名,再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和好的知名度吸引很多人来参观学习,他们就可以坐收渔利,正大光明地收考察费、学习费……
也许是我看诈骗案看多了,也许是社会现实让我学会了警惕。虽然对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到有些可笑,但心里还是很不舒畅,一种说不出来的不爽的感觉。继续看墙。
目光从大厅西侧的墙壁继续向西移动,看到了一层走廊的天花板。天花板上有很多横梁,每个横梁上都有一个标语牌,每个标语牌上都写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仔细一看落款,居然都是学生的名字。虽然标语牌上的装饰画有些花哨土气,但这种文化气息,这种教育方式,我还是从心底里赞同的。自己的话语能被挂在人流量这么大的走廊里,自己的名字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和记录着,说这句话的学生将会何等自豪,何等自信!
随着一声“散会!”,瞬时间我身边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说话声此起彼伏。接下来我该去哪里呢?我有点迷茫。
既然来学人家的教学方式,那还是去课堂吧。
从大厅又走回走廊,这次我打算到西边的教室去看看。因为人潮迅速退去,所以我立即就看到了走廊里刚才藏在人们脚下的,立在墙边的小白板,还有墙壁上被人们挡住了的各类墙报。从小白板上的内容来看,一个老师一个小白板,每个老师都要在自己的小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听课感悟等,有的写得还挺深刻,有的也挺浅显,但字迹都很工整,至少看起来态度都很端正。墙报上展示的是各学科的优秀教案,学生的优秀练习题等。总之,墙壁上下随处都能看到他们对自己的展示。
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时而在墙边伫立,忙着拍照,忙着摄像,忙着抄写,时而又忙着去听课。眼前人们的忙碌景象,突然让我又回想起了前一天的一位山东导游对杜郎口中学的评价:“他们很会作秀的,就会吸引你们外省人来看,挣你们的参观费,而且他们只认钱,不认人,不买票,谁都进不了学校大门。而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知道杜郎口中学的。”
也许是这位导游给我了先入为主的误导,所以我的心里才一直不爽吧。导游说他们在作秀,我还真想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在作秀,怎么作秀。上课铃响了,一段很欢快的音乐声。此时的我还在走廊里看教师的个人反思。
将他们的个人反思个个细读了一遍,感觉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也许就是他们真正的水平吧。只是这种写反思的形式和习惯,的确能帮助人增强自我认识,及时提升自我。
我看的最后一个个人反思板正好立在初一年级组办公室门口的墙边,我也就顺便从门缝向里看了看。因为视角有限,看不全面,但能感觉到教师办公室里非常拥挤,有的老师在看书,有的老师在写东西,每个人都在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退了一步,眼睛瞥见了办公室门上贴的两张纸条。从这纸条来看,每天来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肯定不少,不然他们也不会贴此告示。
教师办公室隔壁是初一(3)班的教室。虽然已经上课了,但教室的前后门都是大敞着的,任参观的人自由出入。我从教室后门进去,也顺便看到了教室后门上贴的方纸条。此时,这个班的学生们都跑到了教室前半部分去看学生展示了。所以我就近先看了看教室后墙壁上挂的留言本,有人夸奖,有人讽刺,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再看看教室的布置,教室东侧墙壁是后黑板,但上面没有板报,而是学生曾做过的习题,黑板两侧是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教室南侧是三个大窗户;教室北侧墙壁完全是黑板,上面还有学生留下的笔迹;教室西侧墙壁中间是黑板,黑板南边是班徽,黑板北边是值日分配表。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值日分配采取自愿原则,谁愿意负责做哪些值日内容,谁就一直只做这项内容,责任完全落实到人;再从分配的内容上来看,全班36人,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值日内容,可见教室卫生的打扫被分配得多么细致。
在我准备听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又是一段欢快的音乐。随着人流从初一(3)班的前门走出教室,看到了教室外墙壁上的白板,上面依然是学生做习题的痕迹。
向左拐,一个上楼的通道出现在眼前,于是便转身上楼去看看。刚准备迈上第一个台阶,却被每个台阶侧面贴着的标语条所吸引。很有创意的设计——每个台阶的侧面都贴着一副标语条,上面写着一个地理或历史学科方面的知识点或世界之最。这种设计不正是利用了记忆技巧里的“反复”原理吗?虽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一定要把每个台阶上的知识点或常识都背会,但学生每次上楼都会不经意地看到这些知识,不经意地想一次,不经意地重复一次,不经意间便进行了多次“反复”。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印象就深了,再学这些知识时很容易就记住了。让每个楼梯会说话,让每个楼梯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工具,这的确是一种创新。真的不敢想象,这个创意真的是他们这些老师想出来的?在赞叹的同时,我仍然不由自主地产生着疑问。
沿楼梯向上走,到两层楼的拐弯处,正对楼梯的墙壁被一张写满了数学公式的墙报占据了60%的面积。看来,杜郎口中学里,学习无处不在啊。
再向上走,二层楼上正对楼梯的墙壁上是进步学生的展示橱窗。每个学生一张照片,一个短小的个人简介,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语。
看着橱窗里每张照片上的笑脸,我似乎感受到了学生的幸福。但这是真的,还是摆设呢?我不禁对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质疑,我为什么总是在怀疑他们?是我自己心里不服气,这样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竟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来学习,还是我心中的那么多疑惑没有得到回答不舒服?
带着依然不爽的感觉,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走进了二楼初一的一个班(没看是几班)。正好上课铃响了,我顺便听一节课吧。虽然去年在学校里看过几个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但还没亲身体会过。
一上课,学生们就已经不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全部都围在教室的前半部分,但没有一个学生说话,很安静。这时,一个女老师站在讲桌旁开始说话了:“今天这节课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几张关于南极的照片,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位女老师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声音很洪亮,充满了热情。她的话音刚落,讲台上的学生便操作着电脑,开始播放南极照片。不到10张照片,很快一一闪过。女老师让学生谈感受。没有学生举手,自动有学生走到讲台前,面向大家开始谈自己的感受,一切是那样从容自然。没有学生乱抢乱喊,一个学生说完,一个学生紧接着上去再说,井然有序。
学生的这种表现的确让我佩服,想想自己的学生们,回答问题时,要么是抢着说,谁也不让谁,结果谁的答案都听不清;要么是谁也不说,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一副“打死我也不说”的样子,好像自己是课堂的旁观者。正在佩服学生的表现,这位女老师的一段话又把我打回了质疑的深渊。
学生们谈感受时,一开始学生们都说得很好,说感觉南极很美,企鹅很可爱,南极很冷,世界的温室效应让南极受损了等等,后来有一个学生说,他看到南极的企鹅就想吃企鹅,因为感觉南极很冷,吃了企鹅就不冷了,接着就有学生立刻上去反驳他,说他残忍等等,然后又有学生解释为什么吃企鹅,怎样吃企鹅,虽然学生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并不乱,依然是一个学生说完了,另一个学生再说。很快,关于南极的讨论,变成了吃不吃企鹅和怎样吃企鹅的讨论。这位女老师自始至终没有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好似一个局外人在看热闹。当她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她的问题时,她迅速把话截了过去:“同学们讨论得都很好,从南极的寒冷谈到南极的企鹅。南极的景色的确很美,但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也会发生一些悲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悲惨的……》(没听懂她说的内容)”
晕!这位老师居然这样导课?!一没有点评学生的回答,二没有发现学生答案中的问题,三没有联系学生答案的实际,全然不顾学生般地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和语言开始了这一课。很明显,新课程要求的“在教学中要体现出‘知识、情感、价值观’相结合”这一原则,在此时此刻显得多么重要,但她却忽视了学生在谈感受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价值观存在的偏差。
在这个高举“以学生为本”旗帜的学校里,这位女老师自顾自的演说,很快受到教室里参观者们的质疑。有老师悄悄走出了教室,有老师在窃窃私语,还有老师皱起了眉头。
导课都如此,后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们学校最年轻的语文老师都不会像她这样讲课。
我也没有兴趣再听她讲下去了,再换个教室听听吧。
隔壁班正在上数学课,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展示环节。一个学生在他们组的小黑板前正讲解他们的例题,全班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在投入地聆听、思考。我认真地观察了每一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后,我被他们感动了。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地听讲,那么专注地思考,无视周围参观者的存在。这个学生讲解完后,立即就有一个学生向他提出了问题,他耐心地回答着,每个学生也随着同学的提问和回答开始思考,继而又有学生提问,他继续回答,直到没有人提问为止。这种场面,这种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态度,这种学习精神,这种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追求的吗?
我很诧异这些学生是怎样被他们训练成这个样子的。我越来越想知道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他们都经历了哪些训练?他们是前一天排练后演出来给我们参观者看的,还是他们的确有本事改变了学生,真的就是这样上课的?
多看几个班也许能看出点什么。
带着这个想法,我又走进了一个班。这个班上的是英语课,学生正在用非常不标准的英语进行对话练习,表演情景剧。虽然语音语调都很怪异,但学生们依然很认真,很投入,没有半点羞怯。
再走进一个班,上的是数学课。一个学生正在边打竹板,边朗诵自己编写的快板书,即将该知识点概括总结为快板唱词。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学生阵阵掌声,老师及时给予该生口头表扬,并煽动学生让他再表演一遍。在老师和学生的喝彩声中,这个学生又表演了一遍,掌声、欢呼声更加热烈。
很赞叹那个学生有这样精彩的表演。想想自己的学生,如果他们也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也许会比这个学生表现得更精彩,更有创意,因为我们的学生才艺基础远远高于他们。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正是他们所拥有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正是他们所具备的主动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正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下课铃在掌声中响起。我觉得这么听课也不是个办法,这和在学校里看录像没什么质的区别。既然来到现场了,我必须要主动出击了,主动寻找心中那些疑问的答案。
我首先选择以学生为突破口,因为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应该能说点实话出来吧。准备好录音设备,找到一个坐在课桌前看书的女生。先赞扬她写了一笔好字,因为她胸前别了一个“书法之星”的红牌子。她笑了笑。我以询问她这个牌子的来历为由,开始了我对她的提问。
这个女生告诉我,每个班会有8个学生带这样的牌子,牌子的内容由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商定,选出这个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佩戴这个牌子。这也算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树立榜样的教育方式。
当我问及她刚刚入校时,如何转变学习习惯来适应这个学校的教学方式时,她很谨慎地看了我一眼,很简单地说了两句:“先让我们看初二、初三的同学怎么上课,然后让我们也这样上课。”当我再问她晚自习时做什么(因为杜郎口中学不让我们参观他们的晚自习),是否在写作业,或老师讲课?这个女生立刻转头看周围的同学,其他学生又立刻把头拧到别的方向不看她。她不再回答我的问题,也没有跟我打招呼,站起身来径直走了。
学生的举动让我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他们难道对学生的言行都有所控制?让学生和他们一起撒谎、作秀?不行,不问出个所以然来我就不回西安,我绝不罢休!
我又找到一个女生,她正在吃药。我很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感冒了,因为长期住校,自己稍微照顾不周,就很容易生病。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没错,这里初一孩子的身体远没有我的初一学生看起来健康、壮实、高大。
为了节约时间,我这次开门见山地直接问她,初一刚开学时她是怎样适应这里的教学方式的。她的回答是:“老师先让我们去看初二、初三的学生怎么上课,然后也让我们这样上课。一开始我们也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挺好的,至少有不会的题可以问同学,不怕去问老师的时候被老师骂。但后来我们发现,这里的老师也挺好的,问老师题老师也不会骂我们,现在我们也敢问老师了。”
我:“听说你们上课前都要自己自学、预习的,那如果预习时有了问题怎么办?”
她:“我们有‘一帮一’小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搭档’,而且我们要和自己的搭档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形影不离。当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不会的问题时,最先求助于自己的搭档,如果他也解决不了,再求助于其他同学或老师。” 这个学生回答得如此滴水不漏,和刚才那个女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相信自己看到的,还是相信自己听到的。
越问,怎么越困惑了?换个班学生问问。我以看他们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为由,找一个女生搭话。这个女生说她没带书,忘在宿舍了,她给我去借别的同学的书。但她一去不复返,转眼间不见了。
又找了一个男生问话。问及他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时,他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展示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我又问:“没错,你们在课堂上的确表现得很出色,一个个都很有信心。可是我发现你们下课的时候,几乎没有同学高兴地笑,甚至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问题,他们表现得很害羞,完全没有课堂上的那种大方、自信。难道自信就只是在课堂上才有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男生腼腆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看来我从学生身上找不到答案了,我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辗转于各教室的途中,也遇到了很多同行的我校教师,我向他们提出了我的困惑,他们也同样给我说出了他们困惑。大家都想知道,在这精彩的展示背后他们曾做过哪些基础性的工作?疑惑、困惑、迷惑……
我要继续去寻找答案!
在教室里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我走出了教学楼。
教学楼外,风很大,并不粗壮的树干几乎快要被风吹倒了。我想在校园里到处走走,也许我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学校,了解这个学校。
教学楼的西面是塑胶操场,因为大风的原因,学校停上了体育课。顺着教学楼西侧出口外的道路,我向北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宣传栏,仔细一看,是学生们做的黑板报。说实话,他们做的黑板报真的不如我的学生做的,没有一点艺术感,更没有德育教育的渗透。黑板上除了粉笔的颜色是彩色的之外,内容是清一色的知识总结,各科的学习内容或方法。
再向北走一点,又是一栋教学楼。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但立刻就被门口坐着的中年妇女挡住了,说我戴的参观牌是蓝色的,进这个楼需要戴绿色的参观牌,因为这栋楼里全是初三的学生,为了避免太多的人进来影响他们学习,才特此规定。既然人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不好强求什么,便退了出来。
再向北似乎没有什么建筑物了,于是我转向东走去。
走了20米,我的左手边出现了一个大报告厅,听起来里面有人在讲课。我的右手边是杜郎口中学的办公楼。我决定先去报告厅听听课。
报告厅里大约有近千个座位,听报告的人大约有600多。报告厅的主席台上,一位看起来有30多岁的男老师在讲语文课,学生分两列面对面也都坐在主席台上,但学生没有桌子。我迅速找个中间靠后的座位坐了下来。因为我进去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课题了,所以听了一会儿也没听出什么门道。只是在主席台上方悬挂的横幅很吸引我的眼球,好像写的是什么全国校长及骨干教师体验式课程培训,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貌似杜郎口中学很厉害!
仔细看看下面听课的老师们,真正认真听的没有几个,要么看报纸,要么发短信,要么睡觉,要么悄声聊天,可见这个课堂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引人入胜。当然,也有认真在听的老师,不过他们的表情很奇怪,不像是在欣赏这节课,而是皱着眉头在思考。也许是我理解有偏差,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算了,还是不听了,听了也白听。抓紧时间,从其他途径找答案吧。
出了报告厅,我并不想进他们的办公楼。在我的想象当中,办公楼里都是中层及以上的领导们待的地方,我进去也没什么大用。
于是继续向东走。又看到两个建筑物,左手边好像是学生宿舍,所有的门都是紧缩着的,右手边好像还是教学楼,但楼里好像没有人,也没有房间亮灯。出于好奇,我很快便走进了这个被人们冷落了的地方。
果然是教学楼,也的确很冷清。一层有四个教室,分别挂着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地理实验室的牌,但里面没有人,大大的锁子显得很刺眼。再看看楼里的装修,显然没有刚才大家都去的那个教学楼那样精致,白色的墙面上一尘不染,什么也没有,没有优秀教师的照片,没有优秀教案的展示,没有优秀学生的标语。
找到上楼的通道,准备到二层再去看看。台阶的侧面也很干净,没有地理知识的展示,没有任何装饰。楼梯通道的墙面也是洁白如雪,什么也没有。
到了二层,我才发现楼里太安静了,安静得让我觉得有点得可怕。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参观二楼。也是四间教室,最东边教室的前门口挂着“语音室”的牌子,但是后门上却贴着“考务办公室”的纸条。杜郎口中学不是不考试吗?怎么会有考务办公室呢?而且还贴在紧靠墙根的后门上。先把这个怪异的现象照下来再说,突然感觉自己像个侦探了。再往西分别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最西边的教室我忘了挂的是什么牌子了。不管哪个教室,里面都没有人,很安静。
从最西边的楼梯通道向三楼走去,因为楼里太安静了,以至于我也不敢大声上楼梯,自己的脚步也越加轻柔,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警惕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
当我的脑袋刚刚从三楼的楼梯通道里冒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两名男生正在撬一个双开门的门锁。因为惯性,我想立刻停下来,但没刹住车,整个人出现在了三层的走廊里。那两个正在撬锁的男生感觉到了我的出现,立刻转过来,警惕地看着我,很紧张。
他们左胸前的校徽上清晰地写着“杜郎口中学”。为了缓和气氛,我装作很无辜的样子,笑着问他们:“我想听课,怎么没找到你们在哪里上课啊?你们放假了吗?”听我这么说,两个男生放松了警惕,但还是显得很紧张,其中一个用颤抖的手指着西边,快速回答道:“在那边那个楼里听课,你赶快去那边吧。”
我微笑着谢谢他们。但我不想立刻离开,于是没话找话地又问他们问题。
我说:“听说你们这里的老师教得很好,你们觉得呢?” 两个男生笑了笑,没有人回答我。
我又说:“听说你们都要住校,你们家都离这里很远吗?” 刚才给我指楼的那个男生小声地说:“我家离这里不远,他家远。”而另一个男生已经做好了要离开这里的姿势。
我看了一眼双开门上的“阅读室”的牌子,继续问道:“你们的阅读室好大呀,里面的书多吗?怎么这里没有人呢?” 他们似乎都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了,相互使了个眼色,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我身后的楼梯通道里有了学生的声音。回头一看,三个女生分别端着自己的饭盒正向上走来。待我再转向那两个男生的方向时,他俩已经跑到三层的另一端,很快就转弯下楼不见了。
因为平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所影响,见的问题学生比较多。根据经验判断,刚才那两个男生从表情、眼神和行为上来看,肯定是问题学生,很可能是逃课出来的。但他们俩为什么要撬锁?他们想做什么?让我很诧异。
眨眼间,三个女生已经上到了三层,面对楼梯口的我,她们显得很吃惊,每个人都怔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她们原有的表情,对我视而不见,继续说笑。其中一个女生从口袋里拿出钥匙,打开了三层最西边的门,门上的牌也写的“阅读室”。另外两个女生尾随进去。
终于看到这个楼里有学生了,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机会。因为这栋楼给我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它很真实,很干净。
我也跟进了阅读室,三个女生看我进去了,表现出了很不高兴的样子,显然和刚才那栋教学楼里的学生的表现不一样。后进去的两个女生放下饭盒,立刻又出去了。
我没有立刻和阅读室里留下的那个女生对话,而是先观察这个房间。房间里没有任何装饰,房间正中央只有两排能面对面坐着的桌椅。
留下的这个女生正在最东边的一张桌子旁找书,桌子上有30多本书,她好像在挑书。我走了过去,问她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她告诉我了这样几个信息:她是初二的学生,她是她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因为下节要在这里上作文课,所以她提前来这里找几本与写作有关的书,到上课时可以拿出来给大家作为范本参考。我问她每天这么多老师来听他们上课,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效果。她得意地说,一开始会有影响,但时间长了,每天都来这么多人就习惯了,而且渐渐地喜欢上了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参观听课的老师越多,他们的表现欲就越强,就越投入其中,给参观者最精彩的一面。从她的话语和表情来看,说好听点,他们的表现欲很强,集体荣誉感很强;说不好听了,这些学生有点“人来疯”了,她们把课堂当作舞台在表演了。虽然她和我说话的时候显得很漫不经心,但脸上压抑不住那得意的表情。她越是这样表现,越是和那栋热闹的教学楼里的学生有反差,我就越想听听下面的这节作文课。
很快,这个班的学生陆续来了,每个进来的学生一看见我,都会有一连串表情上的突变,自然——惊讶——警惕——恢复自然。每个学生表情的变化,更加强了我对这个教学楼、对这间阅读室、对接下来的作文课的好奇与疑惑。
当学生快坐满的时候,一位个子不高的,戴着深度眼镜的男老师走了进来。因为我站在教室的角落里,而且身边的学生个子很高,正好掩饰了我的存在,这位老师没有看见我。他径直走到南边的窗户边,准备眺望远方,一个小男生立刻跑到他的身边,不知道跟他在说什么。原本低下头听学生说话的老师,很快就抬起头来,准确无误地看向我所在的地方。当他看到我后,他没有像学生那样将吃惊写在脸上,只是腰身向后直了一下。很显然,我的出现让他也非常意外。
上课铃响了,那位语文课代表拿着她挑好的书走到老师跟前,还没等她开口,老师先说了几句,但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只见那个语文课代表很不高兴地又把书放回了原处。只有两三个学生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坐在座位上开始阅读,其余学生都坐等老师发话。
很不巧,那位男老师的手机响了。放在任何一个学校,这可能都是不被允许的。但这位老师,不仅没有及时地挂掉手机,反而肆无忌惮地接起了手机。他右手叉腰,左手接电话,全心投入在他的通话中。我不失时机地给他留了个影,希望他能喜欢。
3分钟后,他挂掉电话,对学生说:“今天这节阅读课,咱们以看记叙事件的内容为主,看的时候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最好能动笔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他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都起身去角落的那张桌子上找书,一人拿一本,回到座位上开始阅读。
语文课代表不是说是作文课吗?怎么突然变成阅读课了?
刹那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涌上心头。如果真的有欺骗,我就要揭开这个骗局。但愿我的感觉是错的,是我多心了。
忽然,门被从外面推开了,一位挂着参观牌的女老师轻轻地走了进来。看来还有和我一样喜欢当侦探的人啊。她轻轻地走到学生背后,看学生们在做什么。我很想与她分享我刚刚看到的一些景象,但又不便在这里开口。于是,我也开始观察学生们在如何阅读。
先仔细看看学生们手中的书,实在是没有什么阅读质量可言,有的书根本就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简直就是在凑数。再看看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阅读,很多人都是前翻翻,后翻翻,没有几个人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摘抄。我问一个男生,他们就这么些书吗?没想到,那个男生口气好大,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好几房子书呢,这里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是别的班学生拿出来的。他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文课代表和我说话时的表情如出一辙,都是那样骄傲,得意。
突然,那位男老师冲着学生大声喊道:“给你们说了多少遍了,看书的时候要及时摘抄,都把笔拿在手上,看到好词好句子都给我抄下来!”他的语气是那样强硬,完全没有那栋教学楼里老师们的温柔与热情。很真实的感觉!
杜郎口中学不是号称以鼓励和赞扬学生为特长吗?他们不是高举“以学生为本”的旗帜吗?这位老师短短10几分钟的表现,完全与杜郎口中学对外宣传的形象背道而驰。
被欺骗的感觉又多了一点。
后来进来的那位女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后,轻轻打开门准备出去,我立刻尾随过去,也跟着出了房门。我俩快步离开那个门口,然后相视一笑,似乎找到了同感。
她说:“他们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吗?都初二了,我怎么看那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做读书笔记,连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都不懂。我问一个女生要她的本子,想看看她们以前的读书笔记,那个女生说她的本子忘在宿舍了,没带。其他孩子的本子看起来也很干净,一问,有的说是刚换的新本子,原来的本子用完了,有的就不理我……”她叨叨了几分钟,字字句句都表现出了她的怀疑,她的不满,她的愤怒。因为她看到的和她曾听说的不一样,她也有种被骗的感觉。
看她那样愤愤不平,我不想跟她火上加油。听她说完,我也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感。我说我还想去三层东边看看,她说她不想看了。我们便分道扬镳了。
三层东边的教室好像是舞蹈室,但里面依然没有人。
没有人可看,我自然也就要离开了。从东边的楼梯通道下到了二层,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没有继续下楼,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二层的走廊里。
因为对那个“考务办公室”很感兴趣,不自觉地又多看了那个门一眼。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刚才我上楼的时候,那个门还是紧锁着的,怎么现在是半掩着的了?我立刻走了过去,从半掩着的门向里看进去。
往教室里乍一看,里面的摆设的确如前门的牌子所示,这里是语音室。但仔细一看,只有桌子像是语音室用的桌子,里面没有任何语音设备。
我理直气壮地走了进去,但脚步很轻。因为教室里面所有的学生都在低头学习,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坐在我的对角线方向,也低头在看书。
我轻轻地走到最后一排的学生身边,仔细一看,他在看一份英语试卷,而且是一份已经答过了,也用红笔改过了的试卷,卷子上的错号多于对号。这个学生感觉到了我的存在,立刻把用书盖住试卷。我只好离开他,向教室前方轻轻走去。
我看到每个学生都在看那样的英语试卷,而且大部分试卷上都是错号多于对号。他们不是号称不考试吗?这个试卷是什么呢?
令我更奇怪的是,所有学生都不拿笔,两手空空的,只是盯着试卷看,好像要把卷子上的内容看进脑子里,甚至要把卷子看穿一样。我走到一名很文静的女生跟前,轻轻地问她:“请问你们这节课是在做什么?” 这个看起来很文静的女生,转过脸来对我凶巴巴地说:“我们正在上课,别打扰我!” 我无奈地说了声“对不起”。
也许是我们的动静有点大了,那位女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任何反应地又低下了头。
突然,我看到两个女生在说悄悄话,越说越高兴,其中一个笑得趴到了桌子上;我又看到两个男生的手在桌子底下玩着什么,接着一个纸飞机露出了桌面,其中一个男生将飞机扔向另一组的一个男生;被飞机砸到的男生,立刻搓了一个纸弹,又扔向丢飞机的男生……
场面看似激烈,但他们居然没有弄出一点声音,无论是说笑的还是打闹的,都不会制造出任何声音。所以,那位年轻的女老师依然低头看自己的书。说笑、打闹的学生也看到我在看他们,但都没有任何收敛的意思,也许他们能如此放肆的机会太少了。
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很难受。我知道,这是被骗的感觉再次加深的。我眼前的景象太真实了,真实得让我有点受不了。
也许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课堂,一个和中国大部分中学课堂一样的课堂,有试卷,有考试,有上课说话的学生,有上课做小动作的学生。而那栋楼里的课堂,展示的是精彩,宣扬的是高尚,好似他们的学生真的就一直是在那样的课堂里学习成长的。其实,美丽的外衣之下不过也是普通的身躯。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到底是在哪个课堂里获得的呢?
我走出教室,站在楼道最东边的窗户边,脑海里不断闪现两栋楼里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热闹非凡,一边冷清寂静;一边装饰过度,一边毫无遮掩;一边自主学习,一边不懂阅读;一边鼓励赞扬,一边严声厉喝;一边精彩表演,一边凝视试卷;一边掌声不断,一边安静压抑;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说笑打闹……再想着一些学生不会掩饰的眼神和表情,被问时哑口无言的无奈表现,我越来越觉得学生也被学校利用了。
越想越气愤,越想越觉得被骗了。
其实他们和每一个应试教育的学校一样,只不过他们太会表演了,太会利用这样独特的颠覆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表演来谋名谋利了。善良的人们只看到了他们华丽的外衣,殊不知在这栋冷清寂静的教学楼里隐藏着他们最真实的秘密。想着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前来虚心求学,我有点愤怒了。
我突然想找杜郎口中学的校长聊聊了,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样操纵这个骗局的。
我立刻下楼,跑进那栋原本不想进去的办公楼。
办公楼一层大厅的东西两侧各放着一张桌子,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在卖书的,不用看都知道是在卖宣传杜郎口中学的书。我无心顾及这些,只向西边的售书者询问了一下该办公楼的情况。据他所言,办公楼一层是空的,二楼是校长办公室,三楼是教科研室、计生办公室等。
我道谢之后,便直奔二楼。
校长办公室在楼梯右手边,一上楼就看到了。我连想都没想,也没做任何思想准备就敲门了。
很快,有人打开门了,一位很年轻的眼镜男子,问我找谁,我说我是外省前来学习的一名老师,我很欣赏贵校的教学风格,我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想请教一下校长。他说,校长不在,出去开会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我边听他说,边从他身旁的缝隙里向里看,里面有三四个中年男子,都抽着烟,表情严肃,好像在商量着什么。不管校长是否真的不在,人家都已经这样回复我了,我也只好作罢。说了声“不好意思,打扰了”,便准备离开。
当校长办公室的门关上后,我并不想走。我又看见楼梯左边第二个门上挂着“副校长办公室”的牌子。我兴奋地跑过去,敲门。没有人回应。
再抬头看,隔壁房门上也挂着“副校长办公室”的牌子。我似乎隐约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走到隔壁房门跟前,发现房门虽然关着,但没有锁,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传出来。我立刻又敲门。
来开门的是个30多岁的男子,看起来挺文气。他问我找谁,我又把刚才的介绍重复了一遍。这时,放在他办公桌上的手机响了,我示意他先去接电话,我在办公室外面等他。于是,在他进去接电话的同时,我帮他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因为他接电话时的声音有点大,我在外面时不时不经意间就能听到他的话语,都是关于经济方面的。这就让我更质疑这个骗局了。这位副校长接完电话,立刻打开房门请我进去谈话。也许是我的礼貌让他感动,所以他这次什么问题也没问就直接让我进去说话了。
可能是受当记者的老公影响,我在进门的同时,按下了录音设备上的录音键,为今后回顾这段谈话做好记录。
虽然让我进去谈话,但在我们坐定之后,他还是很警惕地先问了我这样一句话:“你在你们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普通教师,因为普通,所以来学习先进的东西。然后我用很多很好听、很崇拜、很欣赏、很感动的话语把他们的学校、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的教学风格夸得天花乱坠,让他得意得合不拢嘴,我要让他感到和我谈话他很开心。
接下来,我就要开始连珠炮式的发问了,他肯定会有问必答的。因为我总是显得那样无知,那样谦虚,那样崇拜他们,他对我已经毫无戒心了。为了将我们谈话的重点内容清晰化,多余的、不必要的提问和回答内容就不叙述了。

我问:“我很好奇你们的这种教学方式一开始是怎样贯彻下去的,老师们怎么可能完全接受你们的理念呢?他们又是怎样将你们的理念变成行动的呢?”
副校长:“作为领导,你想要贯彻实施一种教育理念,那就必须强行让所有教师完全按照这个理念去做,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要么罚钱,要么走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你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中去。”
感悟:刚听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很诧异,也很受伤——真没想到在一个宣传“以学生为本”的学校里,居然还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教师,这似乎与他们所宣扬和倡导的“尊重、鼓励”的教育背道而驰。
后来,回忆他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毛爷爷的经典语录“枪杆子里出政权”。因为当时时间有限,我想问的问题太多,对于此没有深究,特别是对于他所说的“强行”是怎样的。
如果这种教育理念,不被教师所认可和接受,强行要求教师这样去做,很可能有抵触情绪,效果不一定很好,当然,他们也想到了这一心理反应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所以用经济制裁来消除这种影响。虽然很不人性化,但很现实,也很实用。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更加迂回一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让教师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的优势,然后和教师共同定出制度来执行这一理念,违者按约定好的制度来处罚。
当然,从短期来看,我的这种管理方法的收效要比他们的方法的收效慢一些,但从长期来看,我这种方法对教师的心理伤害小一些。
也许,他们这样是在做“经验的原始积累”,就如同资本家在做“经济的原始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考虑到人性的问题,考虑到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难怪我们大学的教授总是说,心理学是一门奢侈的学科,只有当人吃饱穿暖后才会有心理学方面的需求。

我问:“你们对老师的这种惩罚(要么罚钱,要么走人)也太严厉了吧?老师们能受得了吗?”
副校长:“不严厉就出不了成绩。当领导的要是总顾忌这个,顾忌那个,前怕狼后怕虎,没有魄力什么事都做不成。军事化管理才是最根本的。”
感悟:军事化管理?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太狭隘。
在我的概念和印象里,军队和军人是国家机器,在军事化管理中,好像是在进行人对机器的管理,是一种几乎没有人性化的管理。而我们的老师,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用军事化管理来管理老师,是否会束缚或打击老师们的积极性呢?
当然,我也承认,军事化管也有其优势,至少它可以让老师们也有规矩意识,也能按部就班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制度做事情,铁的纪律是发展的保障。
也许现实中,我们应该将军事化管理的优势很好地与教师这个“人”结合起来,进行军事化且人性化的综合管理,在该严的时候一丝不苟,在该人性化的时候也要有尊重和关爱,这样才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这种状态下的创造力和成就动机才是最强的,潜能才能被最大化地开发出来。所谓“刚柔并济”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我问:“那学生要是不配合你们的教学方式,你们也军事化管理吗?”
副校长:“军事化管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让他们养成好习惯,遵守规矩配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旦他们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受益了,就自觉了。”
感悟:对学生来说,军事化管理的优势是能帮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规矩意识,渐渐将其行动自觉化,自动化。但如果太过于军事化,而忽略了人性化,学生也许成绩有所提高,但并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问:“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很优秀的学生,也会有问题学生。咱们学校有问题学生吗?如果学生犯错了,学校一般怎么处理?”
副校长:“学生犯错了,我们学校从不直接处罚学生,而是处罚教师。因为学生出现了问题,肯定是教师教育的失误。我们一般根据学生犯错的情节轻重,对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处罚起点为100元。先由教师自己在‘反省会’上自觉检讨,自觉掏罚金,如果自我处罚的罚金与学生犯错严重程度不符,学校再出面干预……经济处罚是底线,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处罚方式。”
感悟:第一大感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么经典的话是谁说的?我从这位校长的话语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学校没有采取任何智慧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套用一句流行语,“他们的处罚方式很没有技术含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最行之有效的处罚方式。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跟钱过不去,谁都希望自己的钱越多越好,一方面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以,为了不被罚钱或者少被罚钱,教师就必须动用自己的一切智慧来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还要学会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问题。方法虽然原始,但看起来效果不错。先进的管理理念始终将尊重和人性化放在首位,是为了满足人的“尊重的需要”,对于犯错的员工也要采取人性的管理,鼓励其改进、成长和发展,进而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但这种管理方法受到管理者本身性格特点、文化水平、谈话技巧、管理艺术和被管理者本身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起来略显麻烦,虽然见效慢,但其收效持久、意义深远;而经济处罚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没有足够的钱,立刻就可能吃不好,穿不好,用不好了,这比“尊重的需要”更重要,更根本,但它忽略了教师本身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似乎是为了钱而做这些事情,使得教师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充分体现。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管理方法呢?能否取二者之长来实施管理呢?
第二大感悟——管理制度及方式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我们是否也应该从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改革,然后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自然而然的改革?

我问:“咱们学校的老师进步这么快,现在都如此优秀,你们是怎么对他们培训的?他们如何提升和发展自己的呢?我很想好好向他们学习学习。”
副校长:“我们没怎么对他们进行培训,就是开始实施这种教育理念的时候,我们把理念和要求说得很具体,教师们按照要求去做就行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成长。现在我们的教师每周都有机会出去做讲座,他要想做好这个讲座,不倒自己的牌子,讲座前就必须认真备课,充实讲座内容,这是他们提高自我的最主要方式。”
感悟:靠实践中的反思来成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靠做讲座来进行自我提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他说话的口气和表情是那样的洋洋得意,充满了骄傲和自满。我很反感。而且他的回答很明显不真诚,不坦诚,如果只有这两条途径来发展教师的话,教师的成长速度不会像现实这样快,特别是第二条途径也未必是人人都有机会。后来我又追问是否有其他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他的回答是没有,很坚决。我的被骗感继续递增。

我问:“咱们学校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现在表现得如此自如,如此精彩,我很想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发生改变的呢?我回去面对我的学生,我该如何去做呢?”
副校长:“其实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你强行让他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一开始他肯定会不适应,但是当他看到这个学校里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上课的,他也就会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当他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他就会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因为他会感到受益匪浅。所以,学生所在的这个‘场’很重要,新的教学环境会让他有新的学习方式。”
我问:“那有没有学生一直都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方式呢?对于适应慢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副校长:“至今为止,我们学校里还没有学生一直适应不了。要想促进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非常重要。学生中总会有外向一点的孩子,当他们看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往往会有想试试看的冲动,当他们开始尝试和表现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要紧紧抓好这个教育时机,不断地鼓励他们,使劲在班里表扬他们,树立起榜样来。然后他们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渐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站起来说,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给予大力表扬,在鼓励他们的同时,继续给其他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即使再内向的学生,通过定阶段性目标,最多适应一个月,就能够大胆在课堂上发言了。”
感悟:这是他在谈话过程中,让我听得比较顺耳的一段话,至少这段话让我觉得他们还懂点教育,知道初中生有可塑性,知道同伴教育的优势,知道“场”对个体的影响,知道抓最佳教育时机,知道鼓励和榜样的力量等。但怀疑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我对这段顺耳的话也表示质疑,他们为了演得更像教育者,还真看了教育方面的书,背了一些教育理论,不容易啊。
后来,在结束考察学习,走出杜郎口中学校门口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这个想法表示惭愧。

我问:“咱们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是学生在讲,学生讨论交流。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即使他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了大量资料,他只是扩展了知识的广度,而知识的深度怎么把握呢?一个知识点,讨论到怎样的难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咱们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副校长:“学生的讨论交流就是知识广度的扩展,至于知识的深度,老师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感悟:老师点拨一下就可以了?他们的学生智商那么高,领悟力那么强?当我追问老师如何点拨的时候,他支吾着,含含糊糊地说老师点一下,学生再讨论交流,就能达到一定深度了。对于他的这种回答,我真的很无奈,说了跟没说一样,再仔细追问他还是这句话。是因为他当领导不懂具体点拨方式,还是我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深刻领悟其内涵?
总之,当时感觉很不爽,总觉得那栋没有装饰的教学楼才是老师点拨的真正场所,在那里老师教会他们,他们再在课堂里精彩展示。后来,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点拨”的方式方法,我再次为自己的质疑表示惭愧。

我问:“初中孩子处于青春期,都容易冲动,莽撞,以至于每个学校都会有学生出现打架现象。请问咱们学校的学生是否有打架现象?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副校长:“我们学校最近三年没有出现过一起打架事件,学生没有时间去考虑那些事情。”
感悟:我真的无法相信他说的这句话,我没有理由相信。吹牛也不能没个界限啊,我依然觉得被欺骗着。

我问:“如果学生犯错了,他的老师因此受牵连被罚了,老师事后也努力开导和教育学生了,但这个学生还是继续犯错,咱们学校怎么做?”
副校长:“如果有学生犯错了,教师首先自己跟学生交流,若还继续犯错,就叫家长来共同交流,若依然屡教不改,那就令其转校。我们这里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是外来学生,本辖区内的学生都很听话的。”
感悟:说到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还是空谈。屡教不改的学生被迫转学,这怎么可能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我以为他们有什么高招呢,我以为他们的每个学生都如同他所宣传的那样自觉、优秀,我还期待着能学到点什么,或受到点什么启发,这个结果真令我失望!

我:“时间不早了,听说现在报告厅里有个交流会,我想去听听,刚才跟您学了很多,非常感谢。最后,您能给我提出一点建议吗,我们想改进教学方式,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副校长:“你们那里的学生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他们见多识广,有的被家长宠得有很多坏毛病,要想适应并配合我们的教学方式可能得多下点功夫。所以,你们来我们这里学习,一定不要把我们的一切做法都照搬回去,一定要根据你们学校和学生的现实,将我们一些好的教学理念切合实际地运用到你们的学生身上,最好能研究出属于你们本土的教学方式。”
感悟:这段话还说得有点水平。带着怀疑的心态来听的话,八成也是因为来这里交流的老师太多了,都问过类似问题,他们已经组织好了一套听起来很专业,也很有水平的答语。如果这是他们真诚的回答,我真的该感谢他,提醒我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去做事。

40多分钟的谈话,在20分钟的时候,不争气的录音设备没电自动关机了。
从副校长办公室出来,我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气愤多于收获。他的话语使我对杜郎口中学是这样的认识:对教师,他们采用简单、原始的经济制裁;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采用三次教育无效后劝其转学的方式;对于其他方面,他们简单应对。
当老师和学生被这样管理后,他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不得不配合学校工作,在威逼利诱下展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精彩画面。(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威逼利诱下”就能“展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精彩画面”,那每个校长都来试试,看能否达到这种效果。)而我们来参观学习的人,往往只在教室里听课,看表演,欣赏着,并为之赞叹,很少去探求和追问其发展过程,正好也让他们有漏洞可钻,什么都可以不多考虑,只要在课堂上表演好了,就能保证继续有参观学习费可收。
思想中的总结还没完全结束,我已移步至办公楼一层。
大厅西侧,那个售书的服务人员依然笑逐颜开,熟练地报价、点钱、开票,乐此不疲。
大厅东侧,也是类似的售书台,但明显冷清很多。仔细一看,哦,原来不是杜郎口中学主办的售书活动,而是由《中国教师报》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卖有关杜郎口中学经验交流的书籍和光碟,同时还有一个醒目的“体验式教学培训班”招生简章。
一看到“培训班”两个字,再一想到刚才自己对杜郎口中学的总结,更是觉得窝火。真没心思仔细看招生简章的具体内容,只看到招生的报名地点:办公楼三层《中国教师报》驻杜郎口中学办事处。那位销售人员并不用招呼人们来看有什么书,有什么碟,从他的表情和动作来看,他很自信《中国教育报》几个大字就能吸引来人们的目光,吸引着人们驻足,然后购买。
他与杜郎口中学的售书人员所不同的是,他多了几分冷淡与不屑。怪不得小小的农村中学,搞了这么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引来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来学习,就能在教育界得到那么多的赞扬和荣誉,原来有这么一个玄机在里面。
《中国教育报》的宣传力度和权威效应是中国每个教师心知肚明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的教育界起到思想导向作用。杜郎口中学和他们的关系如此密切,真的不由得人不去想,杜郎口中学到底是怎么出名的?
我很不想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因为被骗的感觉很令人厌恶,特别是为了赚钱而拿学生,拿教育当摇钱树,但那位副校长的言语就是让我这么理解的,这位为《中国教育报》工作的销售人员就是让我这么认识的。
愤慨在心中不断增长,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歇,很快,我进入了报告厅。报告厅里的人数比刚才讲课时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看来大家都希望通过互动的形式来了解杜郎口中学。
我进去的时候交流会已经进行一半了,我看到有老师提问,主席台上有个领导在回答。找了个中间靠南一点的座位坐下,与同事相邻。听了几个老师的提问以及台上领导的回答,发现这个领导经常所答非所问,不知道他是故意隐瞒什么,还是他真的就是这个水平,反正很多提问教师对他的回答表现出不满。
当主持人问还有谁要提问时,我毫不犹豫举起手,因为我听到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与教学有关的,还没有老师注意到心理方面的内容。主持人不是很情愿地将话筒给我,轻声说,你不是我们培训班的吧?我这才意识到,这是人家培训班的一项交流活动,而非面对全体参观者的。也许是我的微笑打动了她,主持人还是把话筒给我了。
我是这样说的:“您好,我是外地的一名教师,很高兴能有机会来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上午对对贵校的考察学习让我开了眼界,也让我很震撼。由于我是一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以我更加关注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我们都知道,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人生阅历不足,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请问咱们学校是如何应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其次,据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在日益下降,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请问,咱们学校又是如何应对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师的?”
当这位领导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真的很后悔自己向他提问了,因为他压根儿就没听懂我问什么。
他是这样回答的:“老师的心理有问题,那是你老师自己的事情,只能怪你自己不会调节,心态不端正。有什么想不开的?……我们这里的学生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这样封闭式的生活,紧张忙碌的学习,他们的精力都在如何学习上,课堂上有那么多老师的鼓励和嘉奖,而且他们还能不断地展现自我,怎么可能会有心理问题?”
对他的回答很无奈,我也看到了周围老师脸上和眼中无奈的表情。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心理辅导。
对话不在一个层次上,等于对牛弹琴,我自找没趣。 原本的愤慨,再加上现在的无奈,等于气愤。
难道从头到尾我的所见所闻都是虚假的?这样一群不懂教育、不懂心理学的人在进行“示范性教育”,在进行全国骨干教师培训,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交流会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更多老师对他们产生了质疑,从那些提问老师的问题中就能听得出来。
不管怎样,这个程序和形式还是要走的,也是会结束的。
会后立刻就进入了午餐时间。还是在报告厅,所有参观者被按照学校分配在指定地点就坐,然后按顺序到主席台下打饭,自助餐,但也有人说像监狱里犯人的用餐方式。
用餐结束,无处可去。教室门虽然开着,但没什么吸引我的了。我很想去宿舍看看,但怕影响学生午休,我还是没有去打扰。因为学生真的好累,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的,讨论和展示时动静也很大,一上午的课上下来,体力也有相当的消耗。还是让他们好好睡个午觉吧。
回到我们自己的大巴上,与同事们交流感受,大家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再听了我对副校长的访谈,人人都有了强烈的被骗感,为之愤怒。
我们在大巴里开始了对杜郎口中学的声讨。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