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谌洪果”是谁?
辛亥:“谌洪果”是谁?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老师谌洪果向校方提出辞职申请,他把辞职信公布在微博上。贺卫方对此评价说:看了辞职申请,难过了许久。对大学而言,好教师更是最该珍惜的财富。呼吁西北政法校方维护他的基本权利,也诚劝洪果以你所珍爱的学生和学校为重,不要辞职。
谌洪果的辞职原因,恐怕一言难尽,要想在这起辞职事件中找到一个应该为此负责的人,其实很难,直说了吧———就是没有。但谌洪果的辞职,从影响上看,却值得说道,尤其从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角度看,不该被轻视。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位素有声誉的大学老师辞职。不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来一点:在评价、论断乃至于决定高校老师的职业生涯上,高校缺乏有公信力的标准。换言之,标准朝三暮四,弹性极大,这让老师们忐忑不安,产生了普遍的职业焦虑。
这种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高校老师不仅要为生计担忧,更要为教学担忧。对一些高校老师来说,他们不仅怕学校行政化的领导,也怕橡皮糖一样的考核规定,不仅怕组织,也怕学生———学生评价也正在成为决定老师去留的“杀手锏”,谌洪果们很难熬。
在考评标准缺乏专业精神与公信力的情况下,辞退老师对高校是一次极大的声誉打击。随着谌洪果们愈发多见,这种反击到学校的创伤就愈大愈重。我不认为一所高校可以无限度地承受这种公信力的损伤,除非不再认为大学不重要,或者说学生不重要。
谌洪果辞职再次引起的寒蝉效应,是对老师追求教学品质的一次否定。这样一来,老师们不会去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上限,而是会为了保住饭碗而退回到底线以内。不知道那些人怎么看,但对学生而言———除非这学生是想做流氓———否则,这都是一个坏消息。
老师为了寻求自保,不再去拓展新的教学空间,不再去传授思想,而是像防贼一样与学生拉开距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蜕变成陌生人关系。可以想象,一座只能培养冷酷“陌生人”的大学,其毕业生还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吗?
也许这种状态是符合某些要求的,但是其影响能持续多久,只怕也是未知数。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他们不能在课堂上听谌洪果授课,也会去微博上听他怎么说、说什么。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想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网络上都有,即使谌洪果们不教书,区别也不大。
相当势利地讲,谌洪果会因为辞职事件赢取更响亮的职业声望。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同样是辞职或开除老师,对高校的名声是损失,对当事人却是一次加冕。为什么这样事与愿违?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学生不一样了,高校不能以理服人,除了使蛮力别无所长。
总之,“谌洪果”究竟是谁?大家都可以想一想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辞职者”。对大学来说,TA是谁,如何对TA,将决定大学到底是育人所在,还是大楼所在;对大学生来说,TA是谁,将有利于扪心自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你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