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池莉:教养比文凭更重要

向下

池莉:教养比文凭更重要 Empty 池莉:教养比文凭更重要

帖子 由 Admin 周三 一月 15, 2014 11:00 am

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们的常识里,成人就是能够独立生活,能够自食其力,进入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懂得尽量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懂得让自己健康和快乐。

编者按:2013年7月19日的《解放日报》“解放周末”专版,刊登了王一对女作家池莉的独家对话。池莉的新书《立》,记录了24年来与女儿的共同成长,对话就是围绕这本新书展开,并向读者传递了这样的观点:
■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盲从和跟随社会大流千篇一律地去对待孩子,就是一种残害。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类鬼话根本就忽悠不了我。
■水和水域就是鱼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它就成为什么样的鱼。
■生活中的不少常识被糟蹋、被破坏、被损毁,甚至被遗忘了。
对话的篇幅很长,这里摘录池莉讲话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成人比成绩更重要
“立”就是“成人”。在我们的常识里,成人就是能够独立生活,能够自食其力,进入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懂得尽量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懂得让自己健康和快乐。
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如果我们的孩子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他们拿不到A呢?
教育应该是为了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而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人,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为利润,社会教育为物质,家庭教育为脸面,就是没有人!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说:“世上最难学懂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生命。在我们所有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生命。”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孩子是什么?他(她)首先是一个“人”。这个答案听起来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多的是将孩子视作工具,将他们朝一个公共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目标培养,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特征: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盲从和跟随社会大流千篇一律地去对待他(她),就是一种残害。名校毕业、分数成绩和社会角色,不是孩子成功的标准,那些都只是阶段性的身份。

努力做个好妈妈
作为母亲,看到自己怀中天真可爱的婴幼儿,时时刻刻都被那种疯狂教育所胁迫,从胎教到幼儿园到学校到各种培优班、兴趣班,都虎视眈眈地要把她的天真剥夺,要把她快乐玩耍的权利消灭,我就是不甘心。
孩子小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是我的孩子!坚决不让她的快乐被剥夺!既然全社会潮流汹涌,唯有我奋起反抗,我的孩子才可能保存一片自己的快乐领域。快乐是她竞技状态最好的安稳剂。我在怀孕生子之前就是作家,我阅读很多,也思考很多,对自己将要成为母亲并怎样抚养孩子,也有很多心理准备并不断学习。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教育实验,就是在努力做个好妈妈。
当后来一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纠结的时候,我感到疲惫和忧伤,但没有动摇和放弃。我相信自己,相信我的孩子。
我孩子现在拿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在一般人看来,这算是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我只是出于随俗才承认这一点的。
事实上,我真是从来没有用什么名校毕业、分数成绩和社会角色,来作为孩子“成功”的标准。那些都只是阶段性的身份而已,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校友中有几十位现任或历届国家元首,有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以地位作为成功的标准,那我的孩子不是太差了、太不成功了吗?
我很满足和得意的,其实就是我的孩子成人了。我眼看着她逐步长成为一个懂事、自食其力、善解人意和温文敦厚的女孩儿,同时身心健康、漂亮时尚、十分节俭,并善于用琴棋书画来滋润生活,因此生活得恬静而美好——我的成功感在这里。假如她成绩平平乃至没有考上大学,只要她的成长依然能够获得以上状态,我照样会很满足和得意。只不过她也许是在做别的,留下的是另外一种人生轨迹,何谈后悔?
读名校并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我本人就没有读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类名校,也没拿到什么硕士学位,我照样感觉我的人生不错啊。从前我的家长也坚决不同意我弃医从文,当医生多好啊,但是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了一个半途而废的不成功的医生,这有什么不好吗?我看没有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忽悠”在我们国家一直可以大行其道,这是很奇怪也是应该令人深思的现象。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大“忽悠”。这句话的唯一功能,就是掏你口袋里的钱——你要胎教,交钱;你要早教,交钱;你要培养神童,交钱。看看,别人都进世纪英才班了,你不进就落后了。
事实上,人生不是比赛,也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起跑线。爱迪生六七岁了还是木讷的,小学都不愿意收他,最后他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比尔·盖茨刚上大学就退学了,他的很多同学都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比尔·盖茨连毕业证都没拿到,还不是照样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样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
人都是个体的,个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时间都自有定数。我孩子小的时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理念刚刚盛行,仿佛真理一般被人传诵。我对此嗤之以鼻,这一类鬼话根本就忽悠不了我。
望子成龙原本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心意,应该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用自己爱的行为,去启蒙、引导孩子。怎么眼下就变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呢?我也一直都没明白:我同辈的以及比我年轻很多的家长们,为什么总是那么愿意被忽悠?
只能说,焦虑和短视,归根到底,都是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权贵主义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所导致的恶果。这涉及到发展经济与坚持文化的问题。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文”来“化”人,要在国家层面采用真正明智的策略。

依据生活常识行事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不用多说,我们现在的课本知识,就不全是文化。更何况提供课本的人选择的是哪些知识,也是大问题。反正我知道我的一些作品被选入课本,有的被改得一塌糊涂。有教育当然也不等于有教养,“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种高悬在高三教室里的标语,恶气横生,还谈得上教养吗?
没有教养的后果很直观,也很简单,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孩子学习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更应修习人生涵养,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方式。比如一条鱼在湖里,它是淡水鱼,长到三五斤,就是大鱼;另一条鱼在海里,它就是海鱼,长到上千斤,也不足为奇。水和水域就是鱼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它就成为什么样的鱼。人类也是从30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进化到今天的,道理一样。
正规学校的出现,几百年而已,最早的大学雏形,也不足千年。学校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一个尚在摸索阶段教授知识的形式。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关键是他(她)所处的生活方式。一个婴儿被狼叼走了,抚养大了,他就是一个狼孩。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环境是身边人抽烟、喝酒、打麻将、开口闭口爆粗口,他(她)就很容易成为同样的人。这就是从小到大,言谈举止耳濡目染的结果。
因此,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你要孩子成为一条什么样的鱼,就给他(她)一个什么样的水域。正如美国儿科权威医学博士斯波克所说:“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里又缺少了很多真正重要的内容。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至少可以依据生活常识行事,来抚养和教育他(她)。生活常识大多都是很具体的行为准则,比如“伸手不打笑脸人”,“将心比心”,“吃有吃相,睡有睡相,站有站相”,“积少成多,积水成渊”等。
常识就像石头一样:古老,恒常,简单,厚实,作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地流淌于人类历史,引领我们的生长之路:判断是非公道,实行日常伦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相处相知,相亲相爱——它强大无比,神奇广被,植根最广大人群,代代延续。常识其实是最基本、最自然、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事物轨则;但是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不少常识却被糟蹋、被破坏、被损毁,被遗忘了,怎么能让人不着急呢?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3-07-19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