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徐李燕:中国教育让男孩起步慢

向下

徐李燕:中国教育让男孩起步慢 Empty 徐李燕:中国教育让男孩起步慢

帖子 由 Admin 周五 二月 14, 2014 2:30 pm

21世纪初,美国《商业周刊》曾断言:“在美国,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罗马帝国,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我们将迎来‘她世纪’。”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则指出,全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若按现行评判体系,5000万差生中80%是男生,且缺乏阳刚气的男孩越来越多。他呼吁社会应共同关注“男孩危机”。
为了拯救男孩,今年9月,上海市第八中学首批两个“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正式开课。该校校长卢起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是建立新评价机制和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其目标就是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真男生”。

男孩不如女孩,成“社会定律”
“男孩危机”,用来形容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儿童教育和研究专家孙云晓长期关注“男孩危机”。在他和李文道等人合著的《拯救男孩》一书中,有一组数据被广泛转引: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中国0至18岁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呈现出落后于女孩的迹象。女孩超越男孩,似乎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另一组统计数据针对高考,2001年至2008年,重庆16个高考状元中,有13个是女孩;2004年至2012年,北京文理科状元共21人,其中15名是女孩。
今年26岁的王俭告诉记者,在他读书的十多年里,“男孩比不上女孩,早就成了定律”。王俭从重点小学读到重点中学,多年来,班干部始终是“娘子军”,偶尔有几个男孩,也仅限于“体育课代表”、“体育委员”。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时,十有八九是女孩。每次期末考试后,海报栏张贴的年级前100名“大红榜”,95%都是女孩的名字。
2007年,王俭考入上海一所知名大学建筑工程系。在众人看来,这本该是男生的强项。但王俭掐指一算,本科和研究生7年学业,奖学金、优秀干部等“看得见的奖励”,3/5都被女孩收入囊中。王俭说,“女孩都是外星人,她们好像一生下来就是成熟、懂事的。”
上海某高中陈姓语文老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前,看衣着、听声音就能迅速辨别男女;如今,有些男孩在姿态和外观上出现中性化,甚至女性化倾向。过去,追星、化妆、看时尚杂志,几乎是女孩的专利;现在,不少男孩也有这样的爱好。“我班上有几个人高马大的男孩,出门还要拉着妈妈,看到女生搬重物,不知道伸把手。我觉得,学校教育多教会了男孩如何考试,却没有提供培养‘男性气质’的土壤。”

应试教育拖了男孩后腿
“男孩和女孩不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学校教育却常常漠视彼此间的巨大差异。男孩体内的雄激素水平高出女孩15倍之多,当每一根神经都催促男孩去跑去闹时,学校却硬按住他,要坐得端正,双手背在后面,一动不动地听8小时课——这是一种摧残。”孙云晓说。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局限、没有顾及男孩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是主要原因。
课程没考虑发育“时间差”。卢起升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孩身心成熟普遍晚于女孩。一个8岁男孩的专注力、表达、思维、读写能力等,相当于7岁女孩的水平。小学阶段,女孩会因为先天优势,获得更多的锻炼和表现机会。男生则会因为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截”,难以受到重视或培养,从而在学习上消极怠工。所以,在中小学阶段,男孩的学习成绩普遍处于劣势。
教育片面强调“静文化”。现行教育普遍提倡“静文化”,要求秩序性强,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甚至连下课也只能呆在教室里,不让出去。学习紧张时,有的学校还会取消已经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这些都会阻碍男孩养成具备男子阳刚气质的特性。知识模块“不补短”。2000年,一项针对全国10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显示,女孩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男孩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等,而男孩喜欢的恰恰是中国应试教育中被“忽视和排斥”的。
男老师成了稀缺资源。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幼儿园,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表明,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约有100万人,真正从事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表示,“男教师的教学方式、性格是女教师无法替代的。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男性气质,还会增加学校管理成本和难度。”
性格培养严重缺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兼顾社团活动、发挥学生所长,培养每个孩子的品格。但如今的学校只是单方面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扼杀了男孩好玩好动的天性,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孩,不利于人性均衡发展。
对于“男孩危机”,社会上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直致力于婚姻、家庭研究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单从升学率上看,不能简单认为“男孩不如女孩”。因为教育层次越高时,女孩比例越低。徐安琪认为,要求男孩“阳刚”、女孩“温柔”,是刻板的性别角色意识在作祟。一旦踏入职场,女性所谓的“学业优势”就丧失了。无论在招聘、录用、解雇,还是在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女孩仍处于劣势。如果说要“拯救”,那不仅是男孩,女孩同样需要“拯救”。
“自1980年起,我开始跟踪采访一些女孩。我发现,女孩乖巧伶俐,成熟较早,但背后隐藏的问题更复杂。”2011年8月,孙云晓和李文道再次合作,推出《拯救女孩》一书,并提出: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或女孩某个单一群体,更是我们的教育。

因性施教非常迫切
王荣华认为,弱势男孩是“生病的花朵”,上海市第八中学开设的“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可能是一剂“良药”。
但家长对“男子高中”的态度却褒贬不一。有家长表示:“实验班最打动我的是强调男孩的自信。现在学校里给男孩展示的机会有限。身边都是同性孩子,还能让孩子不因感情问题分心。
同样,有父母不看好纯男生环境。“现在本来就已经是女孩少、男孩多,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还要在全是男孩的班里上课,不利于异性交往。”也有父母担心,男孩们在一起,会打架、玩电脑,不能专心读书。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对“男子中学”持保留态度。“男女是否分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男孩或女孩,亟待改革应试教育。要从唯学业成绩评价转向多元综合评估、从社会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在日本,男女分校的利弊也常被讨论。反对者认为,分校会妨碍学生对异性的理解、尊重,影响其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支持者称,分校能根据男女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新生事物的出现,肯定会遭遇一些质疑。但总体来看,推出实验班的过程很顺利。”卢起升说,“高考是现行体制下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同时会考量身心发展、思维发展、社会事业拓展和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对男孩来说,这些指标更具说服力。”
也有教育专家强调,应进一步纠正教师配置,加大在校男教师比例,提高其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得学生能接受性别均衡的教育。
上海市第八中学校园内的草坪刚翻新过。卢起升笑称:“我们格外挑选了经得起男孩频繁跑跳的草坪品种,就是为了鼓励他们多运动,挥洒热情。”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2012年08月10日01版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