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村山宏:从日本美女研究员大发现看中国教育

向下

村山宏:从日本美女研究员大发现看中国教育 Empty 村山宏:从日本美女研究员大发现看中国教育

帖子 由 Admin 周五 二月 14, 2014 2:36 pm

村山宏:从日本美女研究员大发现看中国教育 20140210
发现STAP细胞的小保方晴子(神户市中央区)

爱时髦的日本年轻女研究员小保方晴子(30岁)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她发现只要将动物细胞浸入类似橙汁弱酸性液体中便会演变成万能细胞。万能细胞可以培养成眼睛、手、脚和脏器等器官,从而拯救饱受不治之症折磨的人们。这一发现被誉为颠覆生物学常识的革命性的发现。对小保方的独创性进行评价就交给全球的科学家,我在此要关注的则是小保方成长的教育体系。
小保方是在1990年代日本采用“宽松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当时学校并不太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而是很重视课外活动。采取宽松教育是由日本对灌输式教育培养不出学生的独创性进行反省开始的。不仅如此,小保方还是通过“AO(Admissions Office)考试”进入的早稻田大学。AO考试方式与根据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的一般考试不同,它是根据学生提交的报考理由书、面试和小论文等来决定是否录取。由于认识到不能仅凭高中的成绩和入学考试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种录取方法。
更让人吃惊的是小保方还是早稻田大学“曲棍球”部的成员。虽然曲棍球在日本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但在早稻田大学的体育部中,任何一项竞技活动在日本都是处于最高水平的。因此训练绝对不会轻松,且小保方还是当中的正式选手。说得直接一些,小保方在高中和大学应该不是那种只埋头学习的学生。她有跟男生约会,还有收集《木民(Mumin)》卡通人物的兴趣爱好。
小保方在大学学的是应用科学,进入研究生院后才开始着手研究她本来想研究的“再生医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小保方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获得了此次的重大发现。动物的细胞无法变成万能细胞一直被视为生物学的常识,而主攻化学的小保方并不被“常识”束缚,反复进行各种实验。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论文遭到拒绝之后,小保方仍然继续收集各种实验数据,再次进行挑战,最终在此杂志上成功地刊登了论文。
笔者曾在日经中文网的专栏中讨论过教育方式。《知识越多越反动》一文着重介绍了日本宽松教育的好处。《体育社团培育一流经营人才》一文强调了爱运动的学生具有战略性的思维模式、不服输的坚韧精神以及与别人协作的社会性。《汉字、创造力和诺贝尔奖》一文指出虽然日本不重视独创性很令人遗憾,但重视独创性的美国却会经常对日本人的独创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小保方的情况符合上述所有事例。即使对笔者的文章持怀疑态度的读者,如果了解了小保方的经历和她的发明也会多少认可我的观点。当然,宽松教育导致日本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事实不可否认,通过AO考试被录取的学生因学习能力较弱跟不上大学授课的问题也很严重。
日本推进教育改革是为了响应时代的呼声。日本在1980年代告别了利用欧美开发的技术大量生产产品的经济上升期。社会越来越需要生产与高成本和不断上升的日币相符合的独创性产品。如果不从教育开始做出根本改变,再怎么提倡高附加值产业也不可能拿出任何成果。
中国大学考试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考试标准,也就是所谓的高考。重点大学会录取考试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结果,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教材、背诵同样的内容、拥有同样的学习环境。这种选拔方式对于高中时代热衷于课外活动的学生并不有利。这样一来,大学也许会错失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
笔者想建议中国的大学实施第2次考试。高考成绩只用来作为一种参考,各大学自主命题进行第2次考试,并根据学生的第2次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比如希望招理科人才,可以在第2次考试中加大数学和物理题的难度。如果是招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写小说。化学和生物专业还可以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采取优先录取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制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然实现上述想法可能会很困难。由于第2次考试制度费时费力、短期内并不会看到成果,因此会很难获得广泛支持。改革成果很可能要在10年、20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由于统一考试标准的崩溃,一贯重视全国统一教育和大学管理的部门也一定会强烈反对。另外还有声音担忧改革会导致高中生不努力学习,日后会像日本一样学习能力出现下滑。
即便如此,中国也跟日本一样,光是空喊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是无法培育出高附加值产业和企业的。中国靠抄袭欧美和日本的产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也已接近终结。中国应当在认识到弊害的基础上尝试推进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再做微调,像日本一样重新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
“十岁神童,十五岁天才,过了二十岁就只是普通人”。 这句话是用来讽刺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聪明头脑。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神童”呢?
文章来源:日经中文网

亮亮说话
读高中那会儿,我们班的班长——一个体育方面有特长但学习成绩平平的女生——有机会到日本短期考察。如果我没记错,当时她在回来的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先是到北京突击培训了点日语,然后去大概呆了十天半个月,在那儿是homestay——住在一个日本女生的家里,然后那个女生正好是才从英国那边回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位中国式高中英语培养的女孩可就捉急了。不过我在这儿之所以想把这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说给各位听主要是起一个备忘的作用,也是希望给各位提供一些带有“干货”的信息。
我真正想说的是她当时在报告中(是语文老师还是英语老师让她做的,我记不太确切)说的这样一番话,大义是:在日本,中学老师会很鼓励你去发展你的业余爱好,比如你爱踢球,那就拼命去踢,也鼓励往这方面发展。有趣的是当时我们的老师的一个互动:“那不会影响成绩吗?” 我当时也对此有一定的疑惑,毕竟是高中学生,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那个啥——“反体制斗士”(这话可能有点太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上文中的女研究员小保方跟我同岁(如果这文章是去年发的话),而我上高中那会儿也就是她上高中那会儿,在1999~2002年这个时间跨度。所以从这篇文章中我能够得到一些佐证,日本的教育确实有“宽松”的一面。
我更加相信这是走向“分流”的标志,也就是美国那种,你是要往常青藤去的,以后想做什么行业精英甚至政治领袖,那就照死了整,各种AP课来消耗你的ATP,而如果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小house,两个孩子三条狗,那么大可以把中学读得活色生香(绝不含贬义),而无需为一个漂亮的大学申请而攒高SAT和社会表现分(这就是美国式的“应试教育”)。然后是英联邦国家(以下是凭记忆写的,欢迎查考指正),高中也有两条轨道,一条是“大学预科”——之所以打个引号,是因为他们并不叫它预科还是某某中学,但其实是专门为了A-Level(英联邦——英、新加坡、大马(来西亚)等——高考)而进行授课,而且只读两年,想起去年还是什么时候云南教育局局长罗崇敏提到我们的高中也该只读两年,突然觉得颇可玩味。其实这种“预科”这就像我们中国现在的普通高中(这是英国式的应试教育),而另一个轨道则是职业化轨道,培养的不适拔尖的学问人,而是普通的工作者。
其实看了这么多的文章,所谓各国经验,其实最大的经验就是”分流“,社会要保障的是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能有安定、体面的生活,让那些不适合去钻研的人从这个捆绑着无数人——学生、家长、老师、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轰轰前进的铁皮车上下来。教育无比复杂,这笔“烂账”要理得清恐怕超越了任何一个最优秀头脑的智慧,但我想“下车分流”是有助于把它理清一点的。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