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佐藤学: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

向下

佐藤学: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 Empty 佐藤学: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

帖子 由 Admin 周六 二月 15, 2014 11:47 am

佐藤学: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 Psb16
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师级人物。他针对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学习动机、不知为何而学、“从学习逃走”的问题,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的改革做法。
和一般大学教授不同,他不仅建立理论基础,更亲力亲为,以每周参访两、三所学校的行动力和纪律,直接进入教室观课,和学生、老师、校长面对面讨论、改进,三十二年如一日,累积了一万间教室的现场感。
今年六十二岁的佐藤学博学多闻,长期关注日本和东亚国家教育,同时担任日本内阁学术会议人文社会部部长,召集各界精英提出社会政策建言。尽管行程满档,他对教育本质和问题的见解总能一针见血。无数老师和校长在他的理念中实践出毕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为许多老师的必读圣经,他的热情更感动许多教育工作者,愿意成为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左右手。以下为专访摘要。

Q:你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东亚国家中小学生有“从学习逃走”的现象,学力下降是共同的教育危机,现在最严重的教育问题为何?
A:日本九〇年代开始有“从学习逃走”现象,十年后,东北亚国家也陆续发生,这是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我们看到学生在家自主的学习时间减少,对学习的欲望也严重缺失,我们在各种国际性的学力调查中都看得出来。
这有一个时代背景。西方国家花了两、三世纪达成的近代化和经济发展,东亚国家在一个世纪、甚至半世纪内就达到了。东亚国家现代化过程被急速压缩,所以教育必须非常有效率,于是发展出以考试升学为主的方式。考得愈好、学历愈高、找到愈好的工作,就能脱离原有社会阶层和环境,教育成为孩子往上爬的手段。
二次大战后的六十五年间,日本、台湾、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非常快,日本经济发展在八〇年代达到颠峰,然后进入停滞状态,其他国家在十年后也达到发展高峰。现在除了中国之外,也几乎进入停滞状态。
由于学校变成求得高分的地方,父母希望孩子得高分、有好工作、有高收入、进入高的社会阶层,或发展得比父母更好。但在经济高峰之后,其实社会环境改变了,得高分的孩子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做一辈子。但孩子受教育的动机还是为考试,考试又造成教育中的竞争。我小的时候,日本孩子们拥有世界第一高的学习欲望,但现在变成世界最低,台湾、韩国也是如此。
也因此,面对未来,教育的目的应该改变。以前是为考上好学校的竞争教育,现在应该是民主主义的共生教育。我在三十年前提出东亚共通的教育问题,建议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改革教育,但没有人相信。我认为东亚国家有三个问题非解决不可:竞争教育要变成共生教育、量的教育要变成质的教育、有目的的教育要变成有意义的教育。与其让孩子为考高分、找好工作去学习,不如让他知道学习的本质不是为进好学校、赚更多钱,而是学习对自己的人生有何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何贡献。

Q:台湾、日本都有教育改革,希望学生从考试压力中得到释放,能够快乐学习,但为何快乐学习还是不能减轻从学习逃走的现象,反而造成学力下降?
A: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价值、知识的意义,不是为考试,如果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教育不会改变。只减少考试、学习内容,但不教导学习的价值或学习经验,孩子没法得到相对的快乐。日本的改革发现,很多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学习,教育就有了新的发展,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的确有帮助。
只减少学习内容、考试压力还不够,最根本是要提高教育的质量,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益,孩子长大后才可以共同参与建立民主社会。这是全世界公立教育的最初目的。
但东亚国家教育的特征却是,学校教育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学校早期是为宣传国家利益,提升国家经济,日本以前也是。二次大战后日本经历民主化,但其他国家到八、九〇年代才真正民主化,但教育和民主的连结还是不清楚。要改革教育,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原来的目的和机能拉回来。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服务国家利益,而是帮助每一个公民的自我实现。

Q:“学习共同体”牵涉到思想改变,而非仅技术改变,实践的核心和精神为何?学校要如何转移教育典范?
A:我这三十二年来,为推动“学习共同体”,每周参访两、三所学校,总共访过两千五百所学校,刚开始的一千所学校都失败了。十五年前在滨之乡小学实际做出来, 当成前导校,证明“学习共同体”是可行的,当时把所有人都吓坏了,因为他们都不相信这样的学校可以成功。 简单来说,“学习共同体”的哲学有三个:
一、公共性哲学:学校是一个公共空间,不再只针对孩子,应开放给所有人,学校如果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或老师,是不会成功的。为提高孩子学习质量,全校每位老师(一般是三十位,大校则有五十位老师)至少一年一次要开放自己的教室,让全校老师、外地老师、社区人士、各种人来参观, “学习共同体”的教室基本上为任何人敞开,谁要在何时进来都可以。每位老师要选择质量最好的一堂课、一年一次自己提案,打开教室让大家去观摩,不是为了评鉴,而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
二、民主主义的哲学: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同样有发言权,都可以参加学校的活动,每个师生都有同样的权利。通常日本学校把学生分为好/坏学生,成绩好/差、有问题、社团表现好的等,好像只有最好、最差的学生才有发言权,可以引起人家注意,其他中间的孩子没有声音,就被忘记了。家长也是,声音大的、较会表达不满的、钱捐多点的就可以大声。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是这样。
三、追求卓越的哲学:永远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内容或资源,不会因为成绩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内容、教学水平,永远都追求完美、最高的教育内容。即使学校整体成绩不好,在学区内学力排行很低,但永远设定最高的教育目标,选择最好的教科书和教材,从那里开始挑战。
活动式课程就从这三个哲学出发来设计。课程的核心是小组学习,小一是全体一起学,或两人一组学习,三年级以上就以四人小组学习,上课都由此四人一起学。我们藉此实验两件事:我们希望大家都参与学习、不放弃任何个人;为追求更高学习质量,四人小组互相可以激起更多学习火花。
老师也藉“学习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每人一年至少一次开放学习提案,五十人学校一年就有百次的观课。大家一起进来用共同的高度,不是批评,一起去想如何改善,透过每次看别人来反观自己,就能发展每人的教学风格,整体才能一直往上提升。这是第二层次的共同体。
第三层次是家长的加入,教室开放家长参与。以前日本中小学一年开放一次参观日,让家长到校“看”孩子怎么上课,但只有看,并没有参与,通常只有三到五人来, 我女儿小时这样的参观日只有我一人参加。“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一年开放三到五次学习参观,家长可以当老师助手,跟老师一起设计课程等,有八成家长、亲戚会来参加。
日本教师和家长之间其实互相不信任,相信台湾也有类似情况,为什么?因为家长认为老师是提供服务的人,自己付钱给老师来服务自己的孩子。但教育不是服务业,教育应该是老师、家长共同负起教育的责任。所以“学习共同体”的大目标是老师、家长一起紧密连结,为孩子的教育服务。
一九九七年第一个前导小学产生,公元两千年中学开始有前导校,现在有三千多所学校挑战“学习共同体”。之前的公立学校学力低到不行,五成学生已经不去上课,大家都不看好任何改革。实行“学习共同体”后,孩子开始喜欢学习,问题学生没有了,中辍率变零,整体学力就自然提高。老师无力感也没有了,每个人都健康了,都看到自己的价值。
现在全日本有五百所前导校,即使没有做“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日本八成以上的老师都相信“学习共同体”是能成功的。

Q:如何说服老师打开教室的门?如何改变老师的态度,找到让老师有愿意改变的动力?
A: 日本也曾经经过老师以不变应万变的阶段,但老师不愿打开教室,教育永远不会进步。所以,建立教师的支援系统很重要。老师不愿打开教室,不一定是自信不够, 而是害怕一打开就要接受评价、评分。“学习共同体”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要评价老师,打开教室是要互相学习,互相形成支持网络,只要老师公开上课给大家看, 大家一定先感谢那位老师。唯有学校能够支持老师,老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学习,和质量最好的东西。
从日本或亚洲经验来看,若一个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要改变,是不会成功的,一定要以学校为主、全方位来改变,才有可能。
我从一千所学校失败经验中得到最大的教训是:若只在学校内部改革也不会成功,一定要外部一起改变,包括学校、家长、社区、大学老师、各县市教育委员会,大家一起来,在这样的条件支援下,才有机会成功实践“学习共同体”。
文章来源:台湾《亲子天下》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