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对老师的挑战

向下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对老师的挑战 Empty 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对老师的挑战

帖子 由 Admin 周二 三月 11, 2014 12:54 am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做客教育频道,为网友讲解教育现代化。李培根认为,教育的使命是使人现代化,教育应担负使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转变为现代的人格”的责任,现代化教育宗旨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却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成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这是有问题的。学生不是产品,教育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不仅教学的体系和课程内容由教师制定,教与学的活动也是在教师给定的框架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和能动意识受到很大限制,其创造意识也受到抑制。如何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如何使学生成为既有益于社会又最适合他自身的“自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答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不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学校对学生大爱的真正体现,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常常“无我”地、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真正的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多样化的人才,才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成才。
大学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每所大学都重视其发展战略,重视学科建设、研究平台建立、人才引进等,这些理当如此。但如果仅限于此,而不重视教育模式的转变,那就是战略的重大失误。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并非否定教师在执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更具爱心,教学和教育活动也应该更具艺术性,但同时教师的工作量也更大了,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教师代表李艳梅教授讲得非常好:“对于教师而言,每名学生都是唯一,都需要你去发现、欣赏、雕琢。我总是微笑地面对学生,希望他们也微笑着面对人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这句话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真谛。

自然的熏陶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
前不久,媒体对复旦大学投毒案进行了审理。这件事情的发生反映出少数学生身上存在不健全的人格,表现人格不健全,比如冷漠、麻木、自私等等。有的他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沉迷于网络,这种情况我们在大学里面,差不多我每年都会和一些这样的学生聊聊天,当然是自愿的,也不是所有有这种倾向的学生,都会来找你,他不愿意。有时候我跟他们聊聊天,希望能够开导一下。
它当然有很多原因的影响,一个可能现在整个社会的节奏加快,贫富差别大,社会上面的***,包括其他一些不良的风气,他们可能本身对这个也看不惯,对社会什么都怀疑,觉得社会上一片灰暗了,其实社会上还是存在光明的一面。黑暗那一面有,但是同时有光明的一面,但我们很多学生看不到这个,就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虚拟世界中,沉迷于网络等等,这样使得自己心理问题更大。这也是客观上的原因。
再一个我就觉得这是我们人格教育的欠缺。我讲教育的现代化,可能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人格养成教育。而我们当前大学的情况,可能不光是大学的情况,中学也有这种情况,就是说,存在人格教育被遮蔽的现象,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在咱们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够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忽略了基本的人格养成。我们现在大学里面,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格这方面的有一些,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是不够,我们想一想今后咱们国家的崛起也好,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也好,实际上需要公民的现代人格,现代人格包括的含义很多,比如说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不说***员了,就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应该尽什么义务,我们的民族观念、法治观念、人权观念,包括现在的生态伦理观念等等,这些东西都应该是现代人格的内容。如果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今后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能力,他对于我们现代化的实现是有帮助的。否则的话,我们可以设想,我们没有人的现代化,它是会阻碍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人格教育养成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人格教育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渗透,一个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要增加人格养成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过分地为意识形态所遮蔽,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更多样化。另外,就是在专业课的教育中间,教师可以把人文情怀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
在美国,我看到机械系就是推行服务学习,他们把学生送到南非贫穷的乡村里面,让他们体会这种生活状态,这些学生结合他们的专业,思考未来我们是否能够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为这样一些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学校里形成一个生动的人格教育的氛围,这些氛围会让我们的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这比课堂上的说教更重要。

中国的学校,应该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
我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恐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当前我国国民性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化的因素,产生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是教育肯定难辞其咎。教育应担负使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转变为现代的人格”的责任。现在是时候政府和教育界正视教育的使命是使人现代化的时候了。
学校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国家的现代化需要国民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然而对于我国年轻的科学与技术研究者而言,其研究动力中的兴趣成分恐怕还是少了一些。科学精神包括献身精神,当今很多科技工作者表现出过分追逐功利的现象至少说明许多人的科学献身精神不足。
科学精神教育不只是科技知识教育,而且也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求是、求真。但是,在某些社会科学领域,我国大学的求是精神尤其欠缺。现代社会肯定是思想多元的社会,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应该允许某些异质思维的存在。马克思主义也应该通过吸收异质思想的合理成分来丰富自己,也应该在与某些对立思想的较量中成长。倘若我们只是向学生灌输单一的价值观,学生未来也不会具有防止其他不正确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因此,在大学的课堂或讲坛上,不应该设置过多的禁区。
中国的学校,尤其是大学,应该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若如此,首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如马克思所希望的自由发展的人。让学生自由发展,就应该让他们明白其生存价值,应该理直气壮地加强学生对个人权利的认识。
在个人权利中,有一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人格权”。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是现代人格中最重要的成分。要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一定要提倡独立精神,自由表达。独立、自由的缺失也许与我们唯上的文化传统有关,严复就说过:“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虽然现代人格需要个人权利的意识,但绝不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相反恰恰应表现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这就需要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与社会、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等等。这也是现代人格所需要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也是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所绝对需要的。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