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Shapiro:家长不读书,所以孩子也不读书
Jordan Shapiro:家长不读书,所以孩子也不读书
当前有一种文化观念认为,电子产品正在让孩子们远离书籍。在和一些大学教授交流时,他们也经常会告诉我说,现在的学生们都不愿意读书了,因为他们的眼睛整天就盯在手机上。技术恐惧者们甚至认为,我们正在抚养的下一代人完全不理解文学的价值。
新旧思潮的两极分化仍在延续。或许,上述观点只是反屏幕心态的余孽,这种心态还一直停留在以电视为主宰的黄金时代的边缘处。这是一个陈腐的看法,没有多少事实凭据,并且试图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在与技术霸权的对抗中,书籍是处于下风的一方。其中,纸质代表了正义,而触摸屏则背负了恶名。
常识媒体(Commonsense Media)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孩子、青少年和阅读》(Children, Teens, And Reading)的报告,它试图为“美国儿童的阅读习惯以及近数十年的技术革命进程会让这些习惯发生何种改变”的问题提供一个“全局视角”。以下是来自这份报告骇人听闻的总结部分:
来自政府研究的相关数据表明,自1984年以来,13岁青少年每周坚持阅读的人数比例从70%降至53%,17岁青少年每周坚持阅读的人数比例从64%降至40%。同时,从未或极少阅读的17岁青少年的人数比例则增加了两倍,从9%升至27%。
这些数据令人吃惊。但我不确定它与技术之间有何关联。我觉得强行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并不太说得通。
在我看来,我们目前所处的文化环境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都更依赖于文字。人们整天都在阅读。谷歌、Twitter和Facebook不断在传递消息。人们简直无法将自己的眼睛从智能手机的屏幕上移开——就本质而言,智能手机不过是一种文本和信息的派送机制。我们实际上不是在阅读方面遇到了困难。人们总是在查收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有时候他们只是很难脱离这种呈现文字的载体。
但人们到底在读些什么呢?似乎他们读的书并不多。我说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成年人。甚至连技术恐惧者们也不怎么读书。
我曾接触过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他们告诉我说,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读书。他们会粗略地浏览一下《纽约时报》的书评,以便在鸡尾酒会上参与到话题交谈中。他们还会购买飞机杂志封底上介绍的各种管理书摘。更让我感到很震惊是,有不少人曾向我打听我的书是否有语音版,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问题是孩子们不读书吗?还是我们文化已经变得反学术和反智以致于没人愿意读书了呢?我们更喜欢阅读一些杂志和博客,它们不断拷问人性、质疑素质教育、怀疑通过读书而不是通过学习算法和数据库得到的大学学位的价值,来巧妙地进行自我推销。这种流行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素养教育,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企业家。我们被一个隐性的反书籍动机所环绕,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不读书。
我承认自己存在偏见。我是一名学者。我读书能拿到报酬。但我的孩子们(一个6岁,一个8岁)自己就会读很多书。这不单单是因为我提出了要求——玩电子游戏之前必须读半个小时的书,而且还因为身为父亲的我为他们做出了很好的阅读表率。在他们的眼中,爸爸总是不断买书然后读书。而在我的家庭观念中,成年即意味着对书籍产生感情,成熟则意味着对长篇文字培养出如胶似漆的亲密感。
常识媒体的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父母的某些行为会激励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报告解释说,“譬如在家里放上印刷书籍,自己经常读书,以及每天安排好时间让孩子们读书。”
这些家长行为和孩子们的阅读频度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学乐教育,2013年)。例如,在那些经常阅读的孩子群体中,有57%的孩子家长每天会留出时间让孩子读书,相比之下,在不经常读书的孩子群体中,只有16%的家长会这样做。
但就书籍而论,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文字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并不相关。良好的阅读行为与呈现文字的技术之间毫无关联。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可以用来阅读长篇文字。书籍与纸质无关。事实上,电子设备只是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琼甘兹库尼中心(Joan Ganz Cooney Center)在今年早些时候所公布一份报告披露说:“大多数年龄在2到10岁的孩子都能接触到可用于电子阅读的设备:55%的孩子家里都一台多用途的平板电脑,29%的孩子家里都有一台专门的电子阅读器(62%的孩子都能接触到至少一台类似的电子设备)。在家里拥有一台类似设备的孩子群体中,有一半的孩子(49%)会自己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后者占总群体的30%)进行电子阅读。”书籍本身很重要,但孩子阅读书籍的方式却无关紧要。
我的孩子既会用iPad和电子阅读器来看书,也会捧着书籍进行阅读。这一点我很确定。每天晚上我都会给孩子们读书。白天我就和他们一起阅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阅读是儿童教育的关键部分。我不能只是将孩子们的成长托付给专家们——然后又抱怨这些老师教不好孩子。对于我来说,家长需要参与进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必须确保孩子们愿意读书。
当然,将责任推到纸媒和数字化之争头上要更容易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用参与到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来。我们可以怪罪电子游戏和应用程序,而不是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但是,培养一个真正有思想、善于移情思维且心态豁达的成年人,家长们必须担当起责任。书籍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过,即便我们将所有数字技术的痕迹都从生活中抹去,孩子们还是不愿意读书,除非我们明确地告诉他们,阅读书籍是长大成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应该教我们的孩子去阅读,并告诉他们,阅读的关键在于他们所读的内容。文艺复兴学习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所公布的《孩子们在读些什么》(What Kids Are Reading)的年度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目前孩子们在阅读哪些内容的信息,结果有点堪虞。这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不是对书籍销售或图书馆的数据进行单纯总结。它利用来自980万美国学生所阅读的3.18亿本书籍的相关数据,判断了既定年份中哪些书籍最受欢迎。它是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份报告,它全面地反映了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阅读趋势”。
这份报告中还提及了三个有趣的发现:
1、性别化阅读早在一年级就初露端倪。小学男生会阅读很多诸如《内裤队长》(Captain Underpants)之类的书籍,但它在女生的阅读排行榜上甚至挤不进前20位。我们习惯于将类似这样的数据当成是男孩和女孩拥有不同阅读偏好、阅读品味和阅读态度的证据。我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或者,这样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越来越性别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社会角色和智力预期是依据性别来划分的。如果这样的局面正是你所期望的,那么请务必坚持下去。但如果你本意并非如此,那么还有很多非性别化的书籍可供你选择;让孩子知道你对某些书评价更高一些。
2、初中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量是学生群体中最高的。学生的平均阅读量在初中阶段会逐渐增加,到了高中以后又开始逐渐减少。我觉得这是家长们向孩子们传导了关于书籍的错误信息的证据所在。我们重视孩子们的读写能力,当他们还处于幼年时,我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快地掌握阅读能力。但等到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孩子们就会尝试直接模仿家中成年人的榜样。如果成年人不读书,他们就会跟着学。
3、《暮光之城》(Twilight)和《饥饿游戏》(Hunger Games)这样的书比文学经典更受欢迎。现在的老师会更多地指定这一类的书籍让学生们去阅读,《莎士比亚》或《堂吉诃德》这样的经典则受到了冷落。大多数老师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读进去了都是好事,这些书会让学生们在阅读时更加投入。一方面,这样的观点也的确说得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通俗小说向来是以销量为主内容为辅。就属性而言,它们首先是摇钱树,其次才是解释人类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通俗小说就一定不堪入目,但它的确也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作品在历经了数个世纪的经济、政治和认识论的不同潮流之后依然能够流传于世。
总而言之,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实质上更多地反映了成年人对于书籍的态度,而非孩子们对书籍的态度。你希望孩子具备怎样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态度就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因为他们会耳濡目染。
乔丹·夏皮罗(Jordan Shapiro)著有两本书:《自由玩耍:最强愉悦感电子游戏指南》(FREEPLAY: A Video Game Guide to Maximum Euphoric Bliss)和《游戏和认知的思维转变指南》(MindShift’s Guide To Games And Learning)。
(译 徐黄兆 校 徐笑音)
文章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新旧思潮的两极分化仍在延续。或许,上述观点只是反屏幕心态的余孽,这种心态还一直停留在以电视为主宰的黄金时代的边缘处。这是一个陈腐的看法,没有多少事实凭据,并且试图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在与技术霸权的对抗中,书籍是处于下风的一方。其中,纸质代表了正义,而触摸屏则背负了恶名。
常识媒体(Commonsense Media)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孩子、青少年和阅读》(Children, Teens, And Reading)的报告,它试图为“美国儿童的阅读习惯以及近数十年的技术革命进程会让这些习惯发生何种改变”的问题提供一个“全局视角”。以下是来自这份报告骇人听闻的总结部分:
来自政府研究的相关数据表明,自1984年以来,13岁青少年每周坚持阅读的人数比例从70%降至53%,17岁青少年每周坚持阅读的人数比例从64%降至40%。同时,从未或极少阅读的17岁青少年的人数比例则增加了两倍,从9%升至27%。
这些数据令人吃惊。但我不确定它与技术之间有何关联。我觉得强行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并不太说得通。
在我看来,我们目前所处的文化环境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都更依赖于文字。人们整天都在阅读。谷歌、Twitter和Facebook不断在传递消息。人们简直无法将自己的眼睛从智能手机的屏幕上移开——就本质而言,智能手机不过是一种文本和信息的派送机制。我们实际上不是在阅读方面遇到了困难。人们总是在查收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有时候他们只是很难脱离这种呈现文字的载体。
但人们到底在读些什么呢?似乎他们读的书并不多。我说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成年人。甚至连技术恐惧者们也不怎么读书。
我曾接触过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他们告诉我说,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读书。他们会粗略地浏览一下《纽约时报》的书评,以便在鸡尾酒会上参与到话题交谈中。他们还会购买飞机杂志封底上介绍的各种管理书摘。更让我感到很震惊是,有不少人曾向我打听我的书是否有语音版,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问题是孩子们不读书吗?还是我们文化已经变得反学术和反智以致于没人愿意读书了呢?我们更喜欢阅读一些杂志和博客,它们不断拷问人性、质疑素质教育、怀疑通过读书而不是通过学习算法和数据库得到的大学学位的价值,来巧妙地进行自我推销。这种流行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素养教育,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企业家。我们被一个隐性的反书籍动机所环绕,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不读书。
我承认自己存在偏见。我是一名学者。我读书能拿到报酬。但我的孩子们(一个6岁,一个8岁)自己就会读很多书。这不单单是因为我提出了要求——玩电子游戏之前必须读半个小时的书,而且还因为身为父亲的我为他们做出了很好的阅读表率。在他们的眼中,爸爸总是不断买书然后读书。而在我的家庭观念中,成年即意味着对书籍产生感情,成熟则意味着对长篇文字培养出如胶似漆的亲密感。
常识媒体的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父母的某些行为会激励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报告解释说,“譬如在家里放上印刷书籍,自己经常读书,以及每天安排好时间让孩子们读书。”
这些家长行为和孩子们的阅读频度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学乐教育,2013年)。例如,在那些经常阅读的孩子群体中,有57%的孩子家长每天会留出时间让孩子读书,相比之下,在不经常读书的孩子群体中,只有16%的家长会这样做。
但就书籍而论,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文字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并不相关。良好的阅读行为与呈现文字的技术之间毫无关联。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可以用来阅读长篇文字。书籍与纸质无关。事实上,电子设备只是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琼甘兹库尼中心(Joan Ganz Cooney Center)在今年早些时候所公布一份报告披露说:“大多数年龄在2到10岁的孩子都能接触到可用于电子阅读的设备:55%的孩子家里都一台多用途的平板电脑,29%的孩子家里都有一台专门的电子阅读器(62%的孩子都能接触到至少一台类似的电子设备)。在家里拥有一台类似设备的孩子群体中,有一半的孩子(49%)会自己或在父母的带领下(后者占总群体的30%)进行电子阅读。”书籍本身很重要,但孩子阅读书籍的方式却无关紧要。
我的孩子既会用iPad和电子阅读器来看书,也会捧着书籍进行阅读。这一点我很确定。每天晚上我都会给孩子们读书。白天我就和他们一起阅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阅读是儿童教育的关键部分。我不能只是将孩子们的成长托付给专家们——然后又抱怨这些老师教不好孩子。对于我来说,家长需要参与进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必须确保孩子们愿意读书。
当然,将责任推到纸媒和数字化之争头上要更容易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用参与到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来。我们可以怪罪电子游戏和应用程序,而不是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但是,培养一个真正有思想、善于移情思维且心态豁达的成年人,家长们必须担当起责任。书籍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过,即便我们将所有数字技术的痕迹都从生活中抹去,孩子们还是不愿意读书,除非我们明确地告诉他们,阅读书籍是长大成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应该教我们的孩子去阅读,并告诉他们,阅读的关键在于他们所读的内容。文艺复兴学习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所公布的《孩子们在读些什么》(What Kids Are Reading)的年度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目前孩子们在阅读哪些内容的信息,结果有点堪虞。这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不是对书籍销售或图书馆的数据进行单纯总结。它利用来自980万美国学生所阅读的3.18亿本书籍的相关数据,判断了既定年份中哪些书籍最受欢迎。它是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份报告,它全面地反映了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阅读趋势”。
这份报告中还提及了三个有趣的发现:
1、性别化阅读早在一年级就初露端倪。小学男生会阅读很多诸如《内裤队长》(Captain Underpants)之类的书籍,但它在女生的阅读排行榜上甚至挤不进前20位。我们习惯于将类似这样的数据当成是男孩和女孩拥有不同阅读偏好、阅读品味和阅读态度的证据。我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或者,这样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越来越性别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社会角色和智力预期是依据性别来划分的。如果这样的局面正是你所期望的,那么请务必坚持下去。但如果你本意并非如此,那么还有很多非性别化的书籍可供你选择;让孩子知道你对某些书评价更高一些。
2、初中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量是学生群体中最高的。学生的平均阅读量在初中阶段会逐渐增加,到了高中以后又开始逐渐减少。我觉得这是家长们向孩子们传导了关于书籍的错误信息的证据所在。我们重视孩子们的读写能力,当他们还处于幼年时,我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快地掌握阅读能力。但等到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孩子们就会尝试直接模仿家中成年人的榜样。如果成年人不读书,他们就会跟着学。
3、《暮光之城》(Twilight)和《饥饿游戏》(Hunger Games)这样的书比文学经典更受欢迎。现在的老师会更多地指定这一类的书籍让学生们去阅读,《莎士比亚》或《堂吉诃德》这样的经典则受到了冷落。大多数老师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读进去了都是好事,这些书会让学生们在阅读时更加投入。一方面,这样的观点也的确说得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通俗小说向来是以销量为主内容为辅。就属性而言,它们首先是摇钱树,其次才是解释人类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通俗小说就一定不堪入目,但它的确也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作品在历经了数个世纪的经济、政治和认识论的不同潮流之后依然能够流传于世。
总而言之,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实质上更多地反映了成年人对于书籍的态度,而非孩子们对书籍的态度。你希望孩子具备怎样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态度就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因为他们会耳濡目染。
乔丹·夏皮罗(Jordan Shapiro)著有两本书:《自由玩耍:最强愉悦感电子游戏指南》(FREEPLAY: A Video Game Guide to Maximum Euphoric Bliss)和《游戏和认知的思维转变指南》(MindShift’s Guide To Games And Learning)。
(译 徐黄兆 校 徐笑音)
文章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