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验教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何仁勇:民国时期怎么进行高考?

向下

何仁勇:民国时期怎么进行高考? Empty 何仁勇:民国时期怎么进行高考?

帖子 由 Admin 周一 六月 09, 2014 10:37 pm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生源从哪里来呢?还得向各省求助。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这相当于初试。
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好几年,这次考试就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大家记住了,中国以60分为及格分数,是在1902年开始的。

坚持了四年的全国性高考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参阅了一些资料,很多都谈到民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统一的全国性高考只是在1949年之后才有的。这种说法有误。其实,民国时期也曾经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跟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也是按计划招生,也分文理科,只不过时间比较短,只存在了短短三年。
1938年,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同时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它相关事宜。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全国统一高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道理很简单。相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它更公平。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更科学。
但是在战争时期,全国统一高考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一个安全的考室。南京、上海、北京都被日军占领了,显然无法设点进行考试。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仅有的十二个招生区,又面临着日军狂轰滥炸的危险。加之考生千里迢迢地从家乡赶到这些地方赶考,人身安全又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到了1942年,全国统一高考就暂时中止了。直到1949年以后,才分别在大陆和台湾进行这种统一高考。
顺便说一下,民国进行全国统一高考时,也曾经采取“灵活”的招生办法,其中有一种叫“保送免试”,跟现在的保送生差不多,把那些平时成绩很优秀的学生直接保送上大学。区别就在于,现在是少数重点中学才有资格推荐保送生,而那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可以进行推荐。

民国高考试题难不难?
当然,在1912年到1937年之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这就是大家现在很提倡的“自主招生”。
在这种招生模式下,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比如,那时候很多大学都开办“预科班”,或者叫“先修班”。在“预科班”中读书的学生,有50%以上可以免试在自己学校读大学。
除了“自主招生”外,教育部还曾经制订和推广“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就是由教育部划分考区,在本考区内进行统一的高考。然后呢,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一部分大学联合在一起进行招生。比如,西南联大就曾经作为牵头学校,组织各大学进行联合招生。
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民国高考那些试题是什么内容,难不难?我觉得是不难。以国文为例,比如,1933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的试验国文题,有一道是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散文,这不难吧?再比如,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堪称简单至极。题目就是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这难度也不大吧?
民国的高考,多少会有一些逸事发生。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山东大学。诗人的数学成绩太烂,考试时居然吃了“鸭蛋”。总算他运气好,国文考试遇到了闻一多先生评卷,给了98分的高分,把臧克家破格录取进了青岛大学。据说,1912年闻一多报考清华大学时,其他学科成绩很差,也是因为国文成绩好,为主考老师所欣赏,被破格录取了。这次录取臧克家,或许就是闻一多想起了自己的往事,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吧?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13
注册日期 : 13-11-21

http://cqnee.5d7d.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