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之火烧功德林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之火烧功德林
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的十善,今天讲到:
第九、永断嗔恚。
“嗔恚”,就是发怒,一般的说来,就是发脾气,动肝火。大概肝火旺的人,容易生气,所以有这个说法。
在唯识宗讲起来,贪、嗔、痴为根本烦恼,嗔、当然是其中的一个。恚与怒,只是嗔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只就嗔的本身来讲。
嗔的定义,在成唯识论上说: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这两句话,是说明嗔的体用。因为性、就是体性;业、就是业用。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者?有、指三界二十五有,是我们舍身受生的处所。缩小范围来说,就是宇宙之间,或者是天地之间。有具、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环境。增恚为性者?人们对于环境的不满,或者人事上违逆了自己的个性,换句最平常的话来说罢,都如夫妻间的争吵;或者儿女的不听话,都可以使人耳红面赤,拍案大骂。大的叫做嗔,小一点的叫做怒,或者叫做恚。原来没有,因环境的刺激而有嗔,因嗔而生恚,所以叫做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者?有嗔与无嗔是敌体相反的,所以有嗔障碍了无嗔。安隐者,心平气和,周身舒适,一经有了嗔恚,则身手颤抖,四体不安,所以叫不安隐性。而且人们一有了嗔怒,那就是忿呀、恨呀、恼呀、这一类的恶心,都一连贯的相继而起。由于忿、恨的生起,则杀人、放火、斗欧、相骂、这些恶行为、也就跟著做出来了。有恶因必遭恶果,这是因果的必然律,一经遭遇到堕落,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就够可怜了。所以前面曾经说过:“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曾说过:“我不见一菩萨,于余菩萨起嗔心者。”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他对其他的菩萨,遇到任何不遂心的事,都不会动嗔恨心的。我们曾经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古文观止上,苏东坡做的‘留侯论’。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张良在少年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一面不识的老人,故意把鞋子掉了,叫张良为他捡起来,捡起来了,还要替他穿上。张良面不改色,很恭敬的跪在地下为他把鞋子穿好。老人称叹他说:孺子可教!于是送了他一本书。后来张良,相汉高祖定天下,功在当时,名留后世。所以苏东坡在那篇文章里称叹他说:‘勃然遇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弗怒’。一般的说来,这就是涵养,或者是修养的功夫好。在佛学上说:就是不嗔恚。向下讲到十善中的:
第十、永断邪见。
见、就是知见,或者是见解,包括了观念、主义、理论。邪者、不真切,不正确。是凡不真,不正的见解,观念、主义、理论,在佛学上统统谓之邪见。
见解的邪正,很难得到标准。如哲学上的一元论和二元论,至今并没有得到最正确解决。宗教家对于所崇拜的对象,也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在佛教的教理上对邪见,还包括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连邪见的本身,计有五种,又名叫不正见、或恶见。佛教的教理,是释迦牟尼佛,澈底觉悟到的,比较一般宗教家、学者、用意识心、揣摩、拟议、所得到的结论,我们以佛教徒的立场来说,自然认为是准确的。
就以唯心和唯物来说罢:心为精神,物为物质。精神具有活动的潜在力。但是、如果不凭借物质,他的活动力,则无法表现。物质如木头、石头、不凭借精神,只是些死东西,而分毫没有用处。必得要心物的两者,互相利用,所谓心物交融,才得到相得益彰的妙处。起信论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华严学里叫做事依理成,理因事显。庄子引公孙龙子,一句很滑稽的话说:‘鸡三足。’就是说:鸡鸭的鸡,有三只脚。鸡、只有两只脚,那里会有三只脚呢?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妖怪!他的答案是:‘必有运行之者。’不错,鸡是两只脚,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但已死的鸡和已死的人一样,两只脚仍然存在,为什么不会走路呢?所以活鸡的两只脚,必定有个精神的脚,在做运转的工夫,他才会行动。这等于车子的车轮一样。车子虽有两个以上的车轮,缺少了一个也不能走动。但车身、车轮、尽可能完整,没有人推动,没有人驾驶,是没有用的。车身、车轮、等于物质,推动和驾驶的人,等于精神,这是心物交融,最好的明证。佛教虽讲心物交融,但不同于二元论的哲学。至于只讲唯心,或只讲唯物,不独于理论上有偏枯之弊,形成到事实上去,亦将为害无穷。因为只讲唯心,专尚空谈,结果一事无成,坐以待毙;如果只讲唯物,那就没有鬼神的存在,不需要宗教信仰,更不谈因果与道德。将人类当机器,波谲(音决ㄐㄩㄝˊ)云诡(音鬼ㄍㄨㄟˇ),奸诈百出,只求成功,不择手段。这就是今日流毒世界,共产主义者的圣经。是凡自由世界的人类,都为他感到不安,都曾尝过他的苦水。关入铁幕里的人民,更是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别想超升。这就是思想学说偏枯的祸害。在佛教说他们是边见,边见者,就是偏执自己的成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容许有第二思想,异教徒不容许有第二信仰,都是偏见的典型。然而边见的内容,就止于此吗?不然、偏执唯心,偏执唯物,只是偏见的一部份,其余如执常执断,执空执有,两两而不相容者皆谓之偏见。如某种宗教之上帝,能创造一切,而上帝之本身,则天然如此,这就是属于执常的偏见。
其次如人与畜生,在佛教以善恶因果为原动力,以致有六道轮回的变化。而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氏,作进化论,谓世界生物,纵然有千差万别,而追其原始,其种源只是一个。由这原始简单之生物,进化而为植物动物。都如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假如有人问,猿猴怎样进化而为人类,今日之猿猴尚多,为什么不一一进化而为人类,则至今仍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又有所谓天演论者,以为万物的进化,皆出于竞争,竞争而胜利的,谓之优;竞争而失败的谓之劣。所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实为天演的公例,也就是天然的法则。这些理论,对于近代的世界大战,杀人如麻,皆有直接的影响。在佛教皆叫他是邪见。
其他身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以限于时间,不能再讲下去了。经常讲十善,贪嗔以下是痴,痴者愚痴。愚痴不一定是笨拙。偏见、邪见,足以造成人间祸乱的思想学说,自以为聪明的,这才是真正的愚痴,所以本经上以邪见代替愚痴。今日讲到这里为止。
第九、永断嗔恚。
“嗔恚”,就是发怒,一般的说来,就是发脾气,动肝火。大概肝火旺的人,容易生气,所以有这个说法。
在唯识宗讲起来,贪、嗔、痴为根本烦恼,嗔、当然是其中的一个。恚与怒,只是嗔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只就嗔的本身来讲。
嗔的定义,在成唯识论上说: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这两句话,是说明嗔的体用。因为性、就是体性;业、就是业用。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者?有、指三界二十五有,是我们舍身受生的处所。缩小范围来说,就是宇宙之间,或者是天地之间。有具、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环境。增恚为性者?人们对于环境的不满,或者人事上违逆了自己的个性,换句最平常的话来说罢,都如夫妻间的争吵;或者儿女的不听话,都可以使人耳红面赤,拍案大骂。大的叫做嗔,小一点的叫做怒,或者叫做恚。原来没有,因环境的刺激而有嗔,因嗔而生恚,所以叫做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者?有嗔与无嗔是敌体相反的,所以有嗔障碍了无嗔。安隐者,心平气和,周身舒适,一经有了嗔恚,则身手颤抖,四体不安,所以叫不安隐性。而且人们一有了嗔怒,那就是忿呀、恨呀、恼呀、这一类的恶心,都一连贯的相继而起。由于忿、恨的生起,则杀人、放火、斗欧、相骂、这些恶行为、也就跟著做出来了。有恶因必遭恶果,这是因果的必然律,一经遭遇到堕落,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就够可怜了。所以前面曾经说过:“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曾说过:“我不见一菩萨,于余菩萨起嗔心者。”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他对其他的菩萨,遇到任何不遂心的事,都不会动嗔恨心的。我们曾经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古文观止上,苏东坡做的‘留侯论’。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张良在少年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一面不识的老人,故意把鞋子掉了,叫张良为他捡起来,捡起来了,还要替他穿上。张良面不改色,很恭敬的跪在地下为他把鞋子穿好。老人称叹他说:孺子可教!于是送了他一本书。后来张良,相汉高祖定天下,功在当时,名留后世。所以苏东坡在那篇文章里称叹他说:‘勃然遇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弗怒’。一般的说来,这就是涵养,或者是修养的功夫好。在佛学上说:就是不嗔恚。向下讲到十善中的:
第十、永断邪见。
见、就是知见,或者是见解,包括了观念、主义、理论。邪者、不真切,不正确。是凡不真,不正的见解,观念、主义、理论,在佛学上统统谓之邪见。
见解的邪正,很难得到标准。如哲学上的一元论和二元论,至今并没有得到最正确解决。宗教家对于所崇拜的对象,也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在佛教的教理上对邪见,还包括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连邪见的本身,计有五种,又名叫不正见、或恶见。佛教的教理,是释迦牟尼佛,澈底觉悟到的,比较一般宗教家、学者、用意识心、揣摩、拟议、所得到的结论,我们以佛教徒的立场来说,自然认为是准确的。
就以唯心和唯物来说罢:心为精神,物为物质。精神具有活动的潜在力。但是、如果不凭借物质,他的活动力,则无法表现。物质如木头、石头、不凭借精神,只是些死东西,而分毫没有用处。必得要心物的两者,互相利用,所谓心物交融,才得到相得益彰的妙处。起信论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华严学里叫做事依理成,理因事显。庄子引公孙龙子,一句很滑稽的话说:‘鸡三足。’就是说:鸡鸭的鸡,有三只脚。鸡、只有两只脚,那里会有三只脚呢?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妖怪!他的答案是:‘必有运行之者。’不错,鸡是两只脚,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但已死的鸡和已死的人一样,两只脚仍然存在,为什么不会走路呢?所以活鸡的两只脚,必定有个精神的脚,在做运转的工夫,他才会行动。这等于车子的车轮一样。车子虽有两个以上的车轮,缺少了一个也不能走动。但车身、车轮、尽可能完整,没有人推动,没有人驾驶,是没有用的。车身、车轮、等于物质,推动和驾驶的人,等于精神,这是心物交融,最好的明证。佛教虽讲心物交融,但不同于二元论的哲学。至于只讲唯心,或只讲唯物,不独于理论上有偏枯之弊,形成到事实上去,亦将为害无穷。因为只讲唯心,专尚空谈,结果一事无成,坐以待毙;如果只讲唯物,那就没有鬼神的存在,不需要宗教信仰,更不谈因果与道德。将人类当机器,波谲(音决ㄐㄩㄝˊ)云诡(音鬼ㄍㄨㄟˇ),奸诈百出,只求成功,不择手段。这就是今日流毒世界,共产主义者的圣经。是凡自由世界的人类,都为他感到不安,都曾尝过他的苦水。关入铁幕里的人民,更是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别想超升。这就是思想学说偏枯的祸害。在佛教说他们是边见,边见者,就是偏执自己的成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容许有第二思想,异教徒不容许有第二信仰,都是偏见的典型。然而边见的内容,就止于此吗?不然、偏执唯心,偏执唯物,只是偏见的一部份,其余如执常执断,执空执有,两两而不相容者皆谓之偏见。如某种宗教之上帝,能创造一切,而上帝之本身,则天然如此,这就是属于执常的偏见。
其次如人与畜生,在佛教以善恶因果为原动力,以致有六道轮回的变化。而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氏,作进化论,谓世界生物,纵然有千差万别,而追其原始,其种源只是一个。由这原始简单之生物,进化而为植物动物。都如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假如有人问,猿猴怎样进化而为人类,今日之猿猴尚多,为什么不一一进化而为人类,则至今仍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又有所谓天演论者,以为万物的进化,皆出于竞争,竞争而胜利的,谓之优;竞争而失败的谓之劣。所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实为天演的公例,也就是天然的法则。这些理论,对于近代的世界大战,杀人如麻,皆有直接的影响。在佛教皆叫他是邪见。
其他身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以限于时间,不能再讲下去了。经常讲十善,贪嗔以下是痴,痴者愚痴。愚痴不一定是笨拙。偏见、邪见,足以造成人间祸乱的思想学说,自以为聪明的,这才是真正的愚痴,所以本经上以邪见代替愚痴。今日讲到这里为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